周一,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花旗發布了一份名為《比特幣:處在臨界點》的報告,在加密社區和其他領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花旗認為,比特幣正處于一個“臨界點”,隨著特斯拉和第三方支付服務商PayPal等公司對比特幣產生興趣,以及各國央行探索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有一天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首選貨幣”。
花旗的分析師團隊在報告中寫道:
“雖然阻礙比特幣發展的風險和障礙很多,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是比特幣近期的漲幅表明,它可能正處于成為主流資產和投機爆發的臨界點。”
這標志著各大金融機構對比特幣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許多投行歷來回避這種數字資產,認為它沒有內在價值,并把關于它的炒作類比為17世紀的“郁金香熱”。
但比特幣在過去幾個月的瘋狂上漲,使得華爾街投行們重新評估這種加密貨幣。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上個月表示,將為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提供托管服務。另外,摩根大通表示,它正在認真考慮比特幣。
花旗:盡管股市疲軟,監管活動增加但加密貨幣仍具有彈性:金色財經報道,花旗(C)周五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盡管過去一周股市疲軟,美國的監管活動增加,但加密貨幣市場仍然具有彈性。報告說,穩定幣的市值穩定下來,在FTX崩潰后有所下降,而智能合約中的以太坊(ETH)比例繼續上升。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計劃起訴穩定幣BUSD的發行方Paxos之后,花旗銀行指出,BUSD已經有超過35億美元的資金流出,意味著市值下降了23%。這些資金一般都流入了穩定幣USDT。[2023/2/27 12:32:12]
一直以來,關于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一大爭論點是,它們經常會出現劇烈的波動。比如,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達到5.8萬美元以上的歷史高點,但僅僅一周多后就下跌了1萬多美元。盡管如此,從今年年初以來,比特幣仍上漲超過60%;從過去一年來看,比特幣已經上漲了460%。
花旗:將2022年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價上調至5100點:花旗:將2022年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價上調至5100點。(金十)[2022/1/5 8:27:14]
加密貨幣投資者表示,隨著比特幣受到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青睞,比特幣最近的牛市周期不同于之前的周期,比如2017年的牛市,比特幣一度飆升至近2萬美元,但在下一年暴了跌80%。
比特幣最初是作為可以繞過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而交易的數字支付系統而創建的,但后來它逐漸獲得了主流投資者的青睞,被視為可以對沖通脹上升的“數字黃金”。
花旗表示,比特幣要想真正成為主流資產,還需要克服幾個障礙。
花旗在報告中寫道:
“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激發了人們對加密貨幣的信心,但加密貨幣仍存在一些長期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限制加密貨幣的普遍使用。”
花旗: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6月首次加息:上周晚些時候,前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暗示,市場將對修正后的美聯儲點狀圖感到意外,這或表明美聯儲將在2022年及以后進一步加息。雖然點陣圖的加息時間料將繼續提前,但相對于市場預期而言這是否會是一個重大的鷹派意外,似乎不太確定。花旗分析師仍預計美聯儲的加息速度和幅度極有可能高于市場定價或美聯儲點陣圖顯示的水平。我們的基本預期是美聯儲將于明年6月首次加息,與市場預期大致相符,后續或將每季度加息一次,直至政策利率達到2%左右。 (金十)[2021/12/12 7:34:26]
花旗補充稱:
“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這些問題包括資本效率、保險和托管、安全性以及比特幣的開采。”
比特幣的開采,即挖掘比特幣并使其進入流通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相當大的能量,而且存在技術難關。目前,擁有專門電腦的礦工正在爭相解決復雜的數學難題。據數字經濟學者稱,開采比特幣所排放的碳與整個新西蘭排放的碳相當,這引起了環保人士的注意。
花旗:大宗商品表現出眾的時代將結束:12月7日消息,花旗認為大宗商品將不會有新的超級周期,預計未來兩年基本金屬將跑贏能源和大部分大宗商品。“一些分析師認為過去一年半大宗商品的出色表現將持續,推動一個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新超級周期。我們不同意這一觀點,”Ed Morse等花旗分析師在電郵報告中表示。預計從明年一季度末開始能源成本將“大幅”下降,下半年農產品價格將下跌這些趨勢將“對整體通脹和CPI產生切實影響”。受碳中和影響,工業金屬——特別是鋁和銅——可能在短期或中期向好。 (金十)[2021/12/7 12:56:14]
上月,摩根大通分析師將比特幣稱為“經濟里穿插的中場節目”,并表示加密資產是對沖股價大幅下跌的“最糟糕工具”。他們補充說,數字金融的興起和對金融科技替代品的需求是“疫情時期真正的轉型故事”。
也有其他機構對花旗的觀點表示質疑。金融時報認為,花旗這份關于比特幣的報告“糟糕得令人尷尬”,并稱其為“投行中最令人震驚的‘研究’之一”。
花旗:將美聯儲減碼速度預期上調至300億美元/月 并預期3月結束購債:花旗經濟學家Isfar Munir和Andrew Hollenhorst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鑒于鮑威爾本周講話比預期更鷹派,該行目前預計美聯儲將以比11月宣布的步伐高一倍的速度減碼資產購買。預計從1月份開始,減碼速度將為每月300億美元(2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100億美元MBS);減碼進程因此將在3月底之前完成。此前,他們預計減碼會提速50%,至225億美元/月,并于4月份結束整個進程;他們繼續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份開始加息。[2021/12/4 12:50:20]
就這份報告的數據來說,金融時報質疑,撰寫這份報告的花旗分析師真的相信美國有36%的中小企業會接受比特幣嗎?
其次,數據的來源也令人存疑。花旗在報告中注明其數據來源是“99bitcoins.com”,但金融時報稱該網站“將比特幣翻譯成簡約英語”,更不用說其數據真實可靠性。
花旗報告中還提到發行了與美元掛鉤的泰達幣的泰達公司(Tether)。上周,該公司陷入一項風波——該公司向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NYAG)支付了1850萬美元的和解金,因為后者發現其“不計后果地非法掩蓋巨額財務損失,以維持他們的計劃并保護他們的底線”。
以下是花旗對泰達公司的看法:
“正如高調違反安全性以及盜竊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可能會損害人們對加密貨幣的信心,并導致機構監管干預一樣,由于穩定幣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的傳言而引發的監管打擊,也可能會導致人們失去信心。
2021年1月中旬,一個匿名博客將泰達公司稱為“瀕臨末日的公司”,比那篇博客中提出的論點更能說明問題的是,這篇博客在加密行業之外所受到的關注,這更容易引起爭議。泰達公司并非完全透明,且不允許對其抵押品儲備進行審計。”
金融時報稱,花旗整整108頁的報告都是由99bitcoins.com等網站上流傳的容易引起爭議的說法和荒謬的統計數據組成的。
而且為什么說博客受到的關注度比博客本身的觀點“更有說服力”?花旗還寫道:
“因為泰達公司缺乏透明度,使得人們對泰達公司的償付能力產生了懷疑,但許多資深的市場參與者認為沒有問題,因為泰達公司在2021年初創造了創紀錄水平的泰達幣。”
金融時報稱,難道就因為泰達公司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泰達幣,許多資深的市場參與者就認為泰達公司的償付能力沒有問題?
花旗在報告中稱:
“泰達幣的發行人已經在接受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調查。在調查中,該集團承認曾暫時將部分現金儲備借給一家關聯的交易所,作為一種過渡性貸款,目前已全部償還。而巴哈馬銀行堅稱,每個代幣都有充分的支持。”
花旗還提到非法交易:
“由于公共區塊鏈上的交易存在匿名性質,因此對非法活動的擔憂是機構參與者的另一重考慮,他們負有保護客戶資產的責任。圖35顯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存在非法轉賬和非法接收比特幣的情況,2019年此類活動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到2020年降至100億美元。然而,從新聞標題來看,此類活動的規模往往被夸大了。總的來說,2019年加密貨幣中有比2%多一點的活動非法,而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僅降至0.3%。
讓我們把這個數字與現實情況聯系起來,美聯儲委托進行的一項關于支付的研究發現,欺詐行為占美國信用卡和借記卡網絡活動總量的13.46%。”
但金融時報指出,這曲解了美聯儲的說法。美聯儲報告的原文是:
“按價值計算,信用卡的整體欺詐率是穩定的。從2015年到2016年,按價值計算,信用卡的整體欺詐率基本持平,從13.55個基點略微下降到13.46個基點。”
因此,金融時報表示,花旗的分析師根本沒分清基點和百分點,這兩者之間存在100倍的差異。
金融時報稱,花旗這篇研報的標題是其最大的問題。“比特幣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首選貨幣”是一個很吸睛的標題,事實證明,它成功獲得了很多關注,包括CNBC、路透社、彭博社和雅虎財經等主流媒體都援引了這篇文章。
但金融時報網站表示,花旗應該立即收回這份報告。
上周,颯姐團隊通過一則案例介紹了BTC礦機丟失的民事救濟途徑(詳見《案例|BTC礦機失竊,中國法律保護么?》),幾位讀者后臺留言表示對比特幣委托理財糾紛也很關注.
1900/1/1 0:00:00昨夜除了暴跌,最大的事情是Tether、Bitfinex兩家姊妹公司與紐約檢察長辦公室達成和解.
1900/1/1 0:00:00根據Osasion公鏈Troy主網數據,當前主網激活節點14550個,共識標的為1.80$,漲幅高達1800%,起步倍增數為18倍.
1900/1/1 0:00:00DeFi市場又掀起一波新的浪潮,這次焦點落在了穩定幣身上。近兩年穩定幣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表現亮眼。其中算法穩定幣由于暴漲起飛,爭議不斷,再度炒熱了DeFi.
1900/1/1 0:00:00想要進場,卻不知道前面等待自己的是機遇還是大坑? 很多時候,區塊鏈玩家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輕易聽信他人的話后就去做選擇或者采取行動.
1900/1/1 0:00:00紅星新聞訊:2019年12月起,中國人民銀行選擇成都等4個區域開展我國首批法定數字貨幣試點。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工、中、農、建、交、郵政儲蓄六家銀行從鄉村惠農助農、智慧民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