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貨幣是賬戶貨幣。”電子化也好,數字化也罷,關鍵在于,賬戶體系的變化與演進,并不在于貨幣形態或其物理形態的變化。
研討數字貨幣時,“電子貨幣”往往如影隨形,仿佛數字貨幣只是電子貨幣的“升級版”,甚或認定兩者本沒有根本的區別。由此,必須明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電子貨幣”,遑論電子貨幣與數字貨幣的混同了。為什么不存在所謂的“電子貨幣”呢?
假設存在“電子貨幣”,那么,誰是電子貨幣的發行者?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中沒有所謂的電子貨幣,且現金投放中只是現鈔和硬幣;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發行權,在其運行中,是否提供了新的貨幣形態電子貨幣呢?當然也不存在這種情況。因為,無論是銀行,還是“電子貨幣”的使用者,都無法確切地給出其各自相應時點下的電子貨幣數額,更沒有相應的電子貨幣賬戶或會計科目。也就是說,在相關政策上、法律上,以及財務會計操作上,都不存在所謂的“電子貨幣”;換言之,并不存在同紙幣或硬幣相似地位的“電子貨幣”。即便如此,仍要使用“電子貨幣”這一概念,便不具備任何政策、法律、財務會計上的意義了,由此,也便無所謂學理意義了,······
日本區塊鏈協會要求日本政府修改稅收制度以適應加密貨幣:金色財經報道,日本區塊鏈協會(JBA)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密資產稅收改革的請求。呼吁對阻礙日本 Web3 業務增長的加密資產稅收制度進行審查,建議包括:
1.取消對持有第三方發行的加密資產的企業征收年終未實現利潤稅,鼓勵新進入 Web3 行業的公司;
2.實行單獨征稅和虧損結轉,對個人加密資產交易利潤的征稅方式,應由一般納稅改為單獨申報納稅,稅率統一為 20%。 同時,允許從發生虧損的次年起,將虧損結轉三年,并從次年起從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收入額中扣除;
3.取消征收每次加密資產交易時的所得稅。[2023/7/29 16:06:14]
那么,所謂的“電子貨幣”又從何而言,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英國FCA:三個主要關注領域是ESG、AI和加密資產:5月25日消息,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創新負責人Ravi Bhalla在威斯敏斯特商業論壇政策會議上表示,FCA三個主要關注領域是環境、社會和治理(簡稱ESG)、人工智能(AI)和加密資產。“ESG和加密貨幣非常受歡迎,我們正在展望未來。”[2023/5/25 10:40:10]
實質而言,“電子貨幣”指的是“電子支付”,但其也不能覆蓋支付的全流程,嚴格地說,僅指“電子支付指令”而已。具體來說,發出指令后,完成支付還須后臺系統的操作;根本而言,是否完成支付取決于后臺,并非指令發出者。這個后臺系統當然就是商業銀行電算化的賬戶體系。由此而言,所謂的“電子貨幣”只是電子支付操作過程中所發出的而有待完成的“電子支付指令”。顯而易見,電子支付指令完全不是電子形態存在的貨幣,不是可同紙幣、硬幣等相提并論的某種物理形態的貨幣。
Solana網絡在第二次重啟后重新上線:金色財經報道,Solana區塊鏈在兩次嘗試重啟網絡后重新上線。根據監測網站Solana Status 的說法,修復發生在世界標準時間 01:28,之后據說工程師將繼續監測網絡的性能。在世界標準時間 02:09,該問題被視為已解決。該網絡在 2 月 25 日凌晨出現故障,這意味著交易沒有按預期在網絡上進行處理。幾個小時后,第一次網絡重啟發生了,但沒有效果,導致了第二種解決方案。[2023/2/26 12:30:33]
在貨幣支付活動中,人們可以通過紙幣、硬幣,或發出電子支付指令等,來發起或完成支付,但是,并不意味著就存在著相應的貨幣形態。單憑這種樸素而直觀的支付感受,并不能照貓畫虎般幻化出貨幣形態的演進。相對來說,用紙幣或硬幣支付,與刷卡、刷手機相比較而言,似乎后兩者更接近,反正都是看不見、摸不著貨幣的情形下,就完成了支付。那么,既然刷卡的電子支付與刷手機的數字支付之間的個人體驗幾乎差別不大,且刷手機與刷卡是相通的,于是乎,將電子支付與數字支付混淆后,便“順理成章”地將所謂的“電子貨幣”與“數字貨幣”混為一談,越錯越離譜,越描越黑了······
知情人士:李開復在香港成立web3基金并獲得5000萬美元投資:金色財經報道,據Map Protocol核心開發者James XYC爆料,李開復已在香港成立web3基金,并從香港金管局拿到了5000萬美元LP投資。該投資稱要求10年退出,要求保本,并投資香港本土web3項目。[2023/1/17 11:17:14]
既然沒有所謂的電子貨幣,那么,就不存在將所謂的“電子貨幣”攀比“數字貨幣”來作討論的余地了。但是,進一步來說,貨幣的電子化,與貨幣的數字化,是一回事兒嗎?
既然沒有所謂的“電子貨幣”,就沒有所謂的貨幣電子化的問題;或者說,貨幣電子化的指向并不是造就出電子形態的貨幣,即電子貨幣,而是貨幣支付的電子化。這是貨幣支付功能的提升,并非貨幣形態的演進。
貨幣支付的電子化提升,是如何實現的呢?簡單說,就是將銀行賬戶體系運行的電算化。電算化之前銀行賬戶體系是如何運行的呢?主要來說,就是柜臺操作,通過紙質表格指令來完成相關流程作業。當然,銀行間存在著電傳往來。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創立伊始,銀行機構間的資金往來就有所謂的電傳往來,即Fed-wire。這個體系拓展開來,有了現而今的RTGS系統,即全額、實時的銀行間交易系統。這個系統是不是電子支付系統呢?還不好這樣比擬。該系統僅限于成員銀行機構,并不對非成員銀行、企業或個人開放,更為重要的是,RTGS系統做到了“支付即結算”。
作為銀行支付體系中的電子支付系統,并不是實時支付的,無法做到“支付即結算”。現鈔、硬幣支付即“支付即結算”,數字貨幣是“支付即結算”。作為銀行支付體系中的電子支付系統,并不是實時支付的,無法做到“支付即結算”。電子支付屬于銀行支付,必然經過支付與結算的不同過程。由此,即便從個人支付的角度來看,電子支付與數字支付的差異不明顯,但是,電子支付并不能如數字支付一樣做到“支付即結算”。這也是不能將所謂的“電子貨幣”與“數字貨幣”混為一談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代貨幣是賬戶貨幣。”電子化也好,數字化也罷,關鍵在于,賬戶體系的變化與演進,并不在于貨幣形態或其物理形態的變化。《人民銀行法》的修訂意見中所稱的“人民幣的數字形態”,并不是貨幣的物理形態從金屬貨幣、紙幣,等進一步的延伸,而是指,貨幣的“非物理形態下的數字形態”。數字人民幣不是任何一種物理形態的貨幣,當然也不是所謂的電子形態。
貨幣賬戶體系的數字化,不是對既有的銀行貨幣賬戶體系作升級改進,而在既有的銀行貨幣賬戶體系之外,建立起“全新”的賬戶體系,其技術依據不是既有的銀行賬戶體系,也不是所謂電算化的賬戶體系,而是全新的網絡數字化的賬戶體系。數字形態的人民幣與既有銀行體系下的人民幣的關系中,最為重要的聯系在于,數字支付與電子支付的關系。不過,兩者關聯關系的研擬與設定,完全不需要借助于“電子貨幣”的概念創造來作“橋接”。
2021年是Layer2生態迅速發展的一年,鏈捕手盤點了Arbitrum、Starkware、Optimism、zkSync、Metis、BobaNetwork、Aztec等七個主要項目在202.
1900/1/1 0:00:00正如Twitter前首席執行官JackDorsey最近發的一條推文“你不擁有web3,但風險投資家擁有”,而MarcAndreessen在web3的評論后屏蔽了他.
1900/1/1 0:00:00CinneamhainVentures合伙人AdamCochran在2022年的“購物清單”。1/204正如我承諾的,這是我的2022年加密貨幣“購物清單”和2022年開年預測文章.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報道,1月10日,國家發改委等二十一部門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鼓勵支持新技術賦能.
1900/1/1 0:00:00ZKRollup擴容方案StarkNetAlpha上線以太坊主網,該解決方案有助于緩解以太坊當前高昂的手續費使用環境.
1900/1/1 0:00:00區塊鏈項目Chainlink將智能合約與現實世界數據連接起來,壟斷了預言機市場。對智能合約和預言機的需求是相互關聯的,因此無論哪個智能合約區塊鏈成功,都可能導致Chainlink的增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