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以太坊 買以太坊
Ctrl+D 買以太坊
ads
首頁 > 區塊鏈 > Info

PHA:23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巨變造就了今天的江南水鄉_CredTAD價格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內科醫生阿林娜·熱加林娜:口腔中出現異味可能是許多疾病的信號

內科醫生阿林娜·熱加林娜:口腔中出現異味可能是許多疾病的信號

據俄羅斯衛星網:內科醫生阿林娜·熱加林娜向第五頻道表示,口腔中出現異味可能是許多疾病的信號。

熱加林娜指出,大約70%的人遇到過這種困擾。醫生強調:“通常是在患牙齒疾病和耳鼻喉疾病時會出現口腔異味,那時出現的某些條件會令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發生改變。這包括沒有及時醫治的齲齒,明顯的牙周病和牙齒出血。”

同時,口腔異味也可能是由扁桃體發炎和鼻竇炎等疾病引起的。此外,口腔異味還經常會是胃、腸、肝臟等疾病的征兆。首先,若出現口腔異味,應該去看牙科、耳鼻喉科、內科或胃腸病醫生。

早前,Express援引腫瘤學醫生的數據報道稱,手掌上出現深溝、腫塊及其瘙癢可能是癌癥的最早信號。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7209.html

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

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

據俄羅斯衛星網: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向第五頻道表示,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據她介紹,人們經常將紅痣與可能與血管疾病以及過敏表現有關的任何紅點混淆。紅痣是一種血管瘤——小的血管增生,略微突起在皮膚上。

馬爾克洛娃強調:“當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原因毫無疑問是肝臟被破壞……如果肝臟開始遭受痛苦,而且有各種遭受痛苦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膽汁淤積。”醫生明確指出,這個問題可能是由環境中的重金屬和病感染等有物質引起的。

皮膚科醫生認為:“第三是服用抗抑郁藥和激素類藥物。如果在這之前外來物質混合在一起,肝臟就會更糟糕地工作。因此,紅痣是這些疾病的一個表現。對健康沒有任何損害,但影響美觀。”馬爾克洛娃建議在咨詢醫生后采用激光手術方法去除紅痣。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755.html

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

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

據俄羅斯衛星網:皮膚科醫生奧列西婭·馬爾克洛娃向第五頻道表示,身體上的紅痣可能是肝臟有問題的信號。據她介紹,人們經常將紅痣與可能與血管疾病以及過敏表現有關的任何紅點混淆。紅痣是一種血管瘤——小的血管增生,略微突起在皮膚上。

馬爾克洛娃強調:“當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原因毫無疑問是肝臟被破壞……如果肝臟開始遭受痛苦,而且有各種遭受痛苦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膽汁淤積。”醫生明確指出,這個問題可能是由環境中的重金屬和病感染等有物質引起的。

皮膚科醫生認為:“第三是服用抗抑郁藥和激素類藥物。如果在這之前外來物質混合在一起,肝臟就會更糟糕地工作。因此,紅痣是這些疾病的一個表現。對健康沒有任何損害,但影響美觀。”馬爾克洛娃建議在咨詢醫生后采用激光手術方法去除紅痣。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7069.html

少女艾維·斯懷爾發起“雕像運動”:被忽視的化石獵人瑪麗·安寧本該擁有名字

少女艾維·斯懷爾發起“雕像運動”:被忽視的化石獵人瑪麗·安寧本該擁有名字

據澎湃新聞(記者朱喆實習生高夢宇):近日,剛結束全球首場直播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又傳出令人興奮的消息,由少女艾維·斯懷爾(EvieSwire)發起的紀念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瑪麗·安寧的“雕像運動”(MaryAnningRocks)目前已成功籌集7萬英鎊,人物雕像草圖也已對外公布。

誰是瑪麗·安寧(MaryAnning)?

1800年的一天,濱海小鎮萊姆吉里斯(LymeRegis)的街頭,雜耍藝人像往常一樣進行馬戲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叫好。正當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時,一聲尖叫打破了原有的寧靜。

循聲看去,一位抱著孩子中年婦女被雷電劈中,癱倒在地。人們手忙腳亂的搶救,發現女人瞳孔散大,早已沒了生氣,懷中的15個月大的女嬰卻依舊安然無恙。

那個奇跡般生還的孩子,就是瑪麗·安寧。

瑪麗·安寧畫像wiki圖瑪麗頭腦靈活,聰明過人。成長過程中,她逐漸對博物學格外感興趣。為了貼補家用,她常常徘徊在海邊的峭壁,收集一些海洋動物化石賣給游客。12歲時,瑪麗就已經成了小鎮遠近聞名的化石挖掘專家,很多博物學家,包括提出災變論的地質學家威廉·巴克蘭(WilliamBuckland)都曾是她的主顧。1811年至1828年,瑪麗共發現三具古生物化石,包括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第一具蛇頸龍化石和第一具完整的翼龍化石。她因此獲得了一個稱號,叫“化石獵人”。

瑪麗·安寧發現的翼龍化石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圖在那個對生物滅絕尚不了解的時代,接二連三的化石證據引發了震動。人們隱約感到,在《圣經》描述的大洪水之前,地球上確實生活過一些神秘生物。可惜的是,瑪麗·安寧的發現常常歸功于她的男性“買家”們。她在一封信中表達過內心的失望和挫敗,“這個世界卑鄙地利用了我,我怕我對所有人都產生了懷疑”。瑪麗因乳腺癌去世,終年47歲。

當時,英國學界對這位“自學成才”的古生物學家并不那么重視。

作為出身于貧窮工人階級的女性,瑪麗未曾進入大學,她在古生物學領域取得的所有成就,依靠的都是她過人的天賦以及自身的努力。

因為缺少專業的古生物學教育背景,幾乎所有有影響力的地質學會都曾將她拒之門外(編注:離世前幾個月,她才剛剛獲得倫敦地質學會的榮譽會員)。她不能在正規學術期刊上發表作品,也不能作為嘉賓參加任何會議或講座。

在她生前也沒有任何一種新物種以她命名。然而那些從她手中購買過化石的研究者憑借自己的研究平步青云,卻鮮少有人在論文中提及她的貢獻。

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確認了她“英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科學家之一”的地位,不過直到2017年,很多教科書仍拒絕將她劃入“世界上最偉大的古生物學家之一”的行列。

a16z領投Mainframe Industries 2300萬美元B輪融資,用于構建元宇宙:11月30日消息,a16z宣布領投云游戲初創公司Mainframe Industries B輪融資。根據Mainframe Industries新聞稿,該輪融資總額為20.3萬歐元(約合2300萬美元),其他投資者包括 Riot Games 等所有先前投資者、Twitch 聯合創始人 Kevin Lin、Huuuge Game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ton Gauffin和Dreamhaven等。

Mainframe成立于2019年4月,為一家泛歐游戲開發商,目前正在利用云和云流媒體服務,構建一個完全云原生的 MMO游戲(大型多人在線游戲)。a16z曾參與其A輪融資。[2021/11/30 12:40:57]

11歲女孩為偶像的努力

近年來關于瑪麗·安寧的關注逐步增加,奧卡斯影后凱特·溫斯萊特還在2020年9月公映的瑪麗·安寧傳記電影《菊石》(Ammonite)里扮演了這位傳奇女性。

《菊石》電影海報很多人也曾討論要為她建一座雕像,2018年,一個名為艾維·斯懷爾的英國女孩大膽地行動起來。

艾維·斯懷爾RebeccaWarbis圖和瑪麗一樣,艾維也是個近乎天才的化石狂。在很多孩子還沉迷于動畫片的時候,發掘化石就成了她最愛的課余活動,侏羅紀海灘也成了她和媽媽最常去的地方。2018年的一天,11歲的艾維剛找到一塊龍蝦化石,她抬起頭,天真地望向身旁同樣在挖掘的母親安雅·皮爾森(AnyaPearson):“媽媽,為什么瑪麗沒有雕像?”

安雅對艾維的問題并覺得奇怪,她說:“我鼓勵我的孩子,要堅持他們所相信的”。她耐心地向艾維講述了瑪麗在19世紀上半期的處境。一方面,在維多利亞時代,工人階級沒有財產和權利,瑪麗沒有受過專業的古生物學教育。另一方面,瑪麗本身的女性身份意味著她在當時的科學界無法獲得與很多男科學家等同的權利,比如為報紙撰稿,或是正式加入位于倫敦的地質學俱樂部。

MillicentFawcett雕像phaidon圖當聽到英國議會廣場上出現了首個女性雕像——女權主義者米莉森特·福西特(MillicentFawcett)的消息時,艾維決定以同樣的方式紀念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瑪麗·安寧雕像運動”項目應運而生。艾維說:“瑪麗不被允許加入科學界,這就是為什么她現在會被人們遺忘。如果我有一臺時間機器,我會回到過去告訴那些人,他們都錯了。她是如此偉大,成就又是如此驚人。”

在瑪麗·安寧當時挖掘化石的海灘上,艾維挖到了一塊大的菊石。crowdfunder.co.uk圖在媽媽的幫助下,艾維開始在網絡上聚集志趣相投的古生物愛好者,成立了聲勢浩大的“安寧軍”(AnningArmy)。

全球各地的“安寧軍”crowdfunder.co.uk圖不久后,艾維又寫信給傳奇野生動物廣播公司的大衛·阿滕伯勒爵士(SirDavidAttenborough),希望能獲得他的支持,并成功獲得爵士的回信。為瑪麗·安寧正名

她的倡議逐步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包括英國地質學家協會、著名學者愛麗絲·羅伯茨教授(ProfAliceRoberts)、小說家特蕾西·切瓦利埃(TracyChevalier)等很多官方與個人的支持。

英國各界名流紛紛表示支持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負責人查理德·赫林頓教授(ProfRichardHerrington)表示,“瑪麗的很多發現,包括最著名的翼龍和翼龍標本,對全世界的古生物學家至今仍有借鑒意義。用一座雕像來表達我們對她的敬意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2019年春,艾維開始通過網絡渠道為瑪麗·安寧雕像的建造籌集資金。兩年間,在英國廣播公司、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多家官方機構的幫助下,艾維已經成功募捐超過70,000英鎊(約合人民幣621,880元)。

2021年1月下旬,瑪麗·安寧雕像的設計師丹妮絲·達頓(DeniseDutton)繪制的草圖也正式曝光。她從萊姆吉里斯的小學生們的創作中找到了靈感,從而設計了瑪麗·安寧帶著她的愛犬特瑞(Tray)一同漫步的造型。

雕塑家丹妮絲·達頓設計的瑪麗·安寧雕像設計草圖c/oMaryAnningRocks圖艾維看到草圖后難掩期待之情,她說:“我真想馬上看到雕像的成品。它看起來如此逼真!”根據媒體報道,這尊13英寸小雕像也開始投入制作,后期還需要大約3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66,520元)來支付規劃許可費、地面工程和雕像安裝等費用,“瑪麗·安寧雕像運動”的網絡籌款仍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官方希望和預計這座雕像能在2022年5月21日瑪麗·安寧的誕辰紀念日前完工。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809.html

英國營養學家指出四種有助于避免腹部脂肪的食品

英國營養學家指出四種有助于避免腹部脂肪的食品

據俄羅斯衛星網:《每日快報》報道稱,英國營養學家指出四種有助于避免腹部脂肪的食品。報道指出,首先應該食用高蛋白食品,特別是魚和雞蛋。專家的建議中還有金槍魚,因為在魚類品種中它是最節食的食品并且含有很少的脂肪。

雞蛋應該是飲食中最重要的食品。根據研究表明,早餐吃雞蛋的人比那些早餐吃含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的人會多減去65%的多余體重。專家把這個結果與雞蛋聯系起來,雞蛋可以有飽腹感且減少對食物的渴望度。

可能的話必須把草莓、馬林果和藍莓列入飲食中,因為它們是纖維最好的來源,會改善消化并有助于抵抗腹脹。營養學家還建議吃富含番茄紅素的西瓜:它提高了精氨酸的水平,精氨酸是一種改善人體燃燒脂肪能力的氨基酸。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7123.html

在最近兩次冰期之間的間隔期北冰洋和鄰近的北歐海主要由淡水而不是鹽水組成

在最近兩次冰期之間的間隔期北冰洋和鄰近的北歐海主要由淡水而不是鹽水組成

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志4日發表的一項環境科學最新報告,德國科學家團隊“重建”了古海平面冰期。報告指出,在最近兩次冰期之間的間隔期,北冰洋和鄰近的北歐海主要由淡水而不是鹽水組成,而且洋面上覆蓋了一層很厚的冰架。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學界基于之前對淡水水位估計的古代海平面模式和狀況可能需要重新修正。而重新理解北極地區過去的氣候和環境,能極大幫助科學家們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

世界最淺又最冷的大洋北冰洋,其實就是以北極極點為中心的一片遼闊水域,占北極地區面積的60%以上。現在,2/3以上的北冰洋洋面全年覆蓋著厚達1.5米到4米的冰塊,由于洋流的運動,這些海冰還會不停地漂移、分解、融化。

全球比特幣ATM安裝總數達23055臺:CoinATMRadar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比特幣ATM機在全球的部署數量已達23055臺。分布在74個國家或地區,其中美國20152臺,加拿大1602臺,排名前兩位。其余每個國家或地區均低于200臺。[2021/7/9 0:38:14]

以往研究顯示,北冰洋過去可能有更大一部分被冰架覆蓋。不過,由于對北極海洋沉積巖芯的樣本解讀存在難度,科學家們一直無法找到這個冰架的證據。

鑒于此,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科學家華爾特·蓋伯特及其同事的研究證明,對同位素釷-230(230Th)的分析,可以用來“重建”北冰洋過去的環境。230Th來源于鹽水中鈾的衰變,會被捕獲在海洋沉積物中,可以根據海洋沉積巖芯的深度判斷某個時間點的鹽度。

研究人員指出,北冰洋和北歐海沉積巖芯的多個層位都缺少230Th,說明這些時間點并沒有產生任何230Th,也就是說,不存在鹽水。研究人員推斷,該地區在7萬-6.2萬年前以及約15萬-13.1萬年前都是淡水,而且這些變化發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

研究人員認為,在淡水存在的時期,一個冰架延伸到了北歐海,可能擋住了這些水體,讓來自大西洋的鹽水無法流入。他們還指出,這個過程可能提供了一個讓淡水快速流入大西洋的途徑,在海平面重建時或應將此考慮在內。

在論文隨附的一篇“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科學家沙朗·霍夫曼認為,基于以上結果,可能會讓研究人員重新評估該地區發生的劇烈變化。

相關報道:北冰洋曾以淡水為主

據中國科學報(唐一塵):在最近兩次冰期的間隔期,北冰洋和鄰近的北歐海主要由淡水而不是鹽水組成,而且洋面上覆蓋了一層很厚的冰架。2月4日刊登于《自然》的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之前對淡水水位估計的古代海平面重建可能需要重新修正。

摸清北極地區過去的氣候和環境能幫助人們預測北極未來的可能變化。既往研究顯示,北冰洋過去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被冰架覆蓋。不過,由于對北極海洋沉積巖芯的樣本解讀存在難度,研究人員一直無法找到這個冰架的證據。

德國不來梅港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deWalterGeibert和同事證明,對同位素釷—230(230Th)的分析可以用來重建北冰洋過去的環境。230Th來源于鹽水中的鈾衰變,會被海洋沉積物捕獲,從而可以根據海洋沉積巖芯的深度判斷某個時間點的鹽度。

研究人員指出,北冰洋和北歐海沉積巖芯的多個層位都缺少230Th,說明這些時間點并沒有產生任何230Th,也就是說不存在鹽水。他們推斷,該地區在7萬~6.2萬年前以及約15萬~13.1萬年前都是淡水,而且這些變化發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

Geibert等人認為,在淡水存在的時期,冰架延伸到北歐海,可能擋住了這些水體,讓來自大西洋的鹽水無法流入。他們還指出,這個過程可能提供了一個讓淡水快速流入大西洋的途徑,在海平面重建時或應將此考慮在內。相關評論專家在同時發表的觀點文章中寫道:“以上結果可能會讓研究人員重新評估該地區發生的劇烈變化。”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7123.html

中國貴州省發現距今6.35億年、迄今最古老的陸地真菌化石比此前認為的時間提前兩億年

真菌狀微化石的顯微圖像。圖片來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

據科技日報(劉霞):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中美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撰文稱,他們在中國貴州省發現了距今6.35億年的小型微體化石,這可能是迄今最古老的陸地真菌的化石。這一發現將真菌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前推了大約2億年。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大約7.5億到5.8億年前,地球處于冰凍的“雪球地球”時期。在這一時期,陸地真菌的出現可能有助于地球從一個“雪球”過渡到擁有多種生態系統的星球——這些古真菌可以分解礦物質和有機物,讓營養物質在大氣和海洋中循環,創造出更適宜的條件,為陸地動植物的最終出現和繁衍鋪平了道路。

研究人員在中國貴州省陡山沱組的一塊沉積巖內發現了這種線狀細絲化石(真菌構造的標志),其可追溯到埃迪卡拉紀(Ediacaran,約6.35億至5.41億年前)時期。

為找到這些化石,研究人員將巖石薄片打磨得足夠薄,厚度不超過50微米,以便光線穿透。功能強大的顯微鏡揭示了這種真菌的小卷須,直徑只有幾微米,大約是人類頭發寬度的1/10。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使用了更先進的顯微鏡來檢查這些化石,并建立了其結構的數字副本。幸運的是,“許多結構保存完好”。分叉的細絲表明,這些化石源于生物而非礦物。盡管某些類型的細菌也會產生分支,但這些細絲最接近真菌。

此前的研究表明,陸生真菌可能最早出現于距今4.5億年前,但新化石將時間改寫為6.35億年前。研究人員稱,地球極早期出現的生物化石證據異常罕見,這一微化石和其他最新發現有助于科學家們拼湊出生命如何出現的重要線索。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7068.html

《地質學》:新研究揭示埃迪卡拉紀海洋深層海水可能已經開始大規模氧化

埃迪卡拉紀深水相藍田組黃鐵礦的主要形態及其原位微區硫同位素組成特征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通常認為,氧氣是復雜多細胞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條件之一。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復雜多細胞生物的埃迪卡拉紀海洋,其深層海水是否發生了大規模氧化?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偉副研究員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了解當時海洋的氧化狀態提供了新的證據,相關成果于2021年1月27日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地質學》(Geology)。

距今6.35–5.38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是地球生命演化的關鍵轉折時期。該時期地層中產出了大量由復雜多細胞生命組成的化石生物群,例如:華南揚子地臺的“藍田生物群”、“甕安生物群”、“廟河生物群”及“石板灘生物群”等。復雜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它們的出現代表著當時海洋環境中含氧量的增高,但是許多研究卻認為新元古代晚期埃迪卡拉紀海洋的深水區仍處于還原狀態。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王偉副研究員、關成國助理研究員和周傳明研究員等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同事合作,利用黃鐵礦硫同位素原位微區分析方法(nanoSIMS),并結合巖石學和礦物學分析,揭示了埃迪卡拉紀海洋中的硫酸根庫容量比先前估計的要高,表明當時深層海水可能已經開始大規模氧化。同時,本研究指出全巖硫同位素指標在古環境重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地質歷史時期古海洋環境的恢復多借助于地球化學手段,硫同位素是其中最常用的地化指標之一。在大氣含氧量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陸源硫酸根離子是海洋的重要氧化劑,對古海洋深水區的氧化起到關鍵性作用。在硫酸鹽還原細菌作用下,硫酸根與有機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硫同位素在氧化態(硫酸根)和還原態(例如黃鐵礦)中發生同位素分餾。盡管引發硫同位素分餾的因素很多,但其分餾程度(Δ34S=δ34SCAS–δ34SPy)常用來反推地質歷史時期海洋環境中的硫酸根濃度和古海洋的氧化能力。

LTC突破230美元關口 日內漲幅為10.39%:火幣全球站數據顯示,LTC短線上漲,突破230美元關口,現報231.0美元,日內漲幅達到10.39%,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2021/4/6 19:51:20]

埃迪卡拉紀沉積地層中的硫同位素組成較為復雜,主要表現在不同沉積層位的Δ34S值存在較大變化范圍(0~50‰)。綜合其他地化指標,普遍認為埃迪卡拉紀較大范圍的Δ34S值與該時期海洋中較低的硫酸根濃度有關(深水區硫酸根濃度<1mM)。然而,以往傳統硫同位素方法的應用多采取全巖分析手段,缺乏系統的巖石學和礦物學分析,并未充分考慮沉積硫化物(例如黃鐵礦)形成過程及后期成巖作用的復雜性。早期的方法有可能導致所提取的古海水中的同位素信號疊加了其他介質(例如孔隙水、成巖后期的地下水體)的信號,致使我們對當時海洋水體的氧化還原狀態的認識產生偏差。

為解決以上問題,研究團隊以埃迪卡拉紀深水相藍田巖芯樣品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了埃迪卡拉系藍田組硫同位素組成復雜變化的原因,并評估了全巖硫同位素方法恢復地質歷史時期古海洋環境的可靠性。連續、完整、新鮮的巖芯樣品為進行系統可靠的巖石學和礦物學觀察,以及地球化學分析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結果表明:1)埃迪卡拉紀藍田巖芯中的沉積黃鐵礦主要存在兩種形態:草莓狀黃鐵礦和自形/半自形黃鐵礦。草莓狀黃鐵礦具中等大小的粒徑范圍(5.9±2.0μm–8.7±4.1μm),具較低且穩定的同位素組成(δ34SPy均值為–25.3±6.2‰),形成于底層水體或沉積物的淺表面,代表了開放的形成環境。部分草莓狀黃鐵礦具有成巖過程中形成的重結晶和包殼現象,與保存完好的草莓狀黃鐵礦相比,它們的硫同位素數值相對較高但仍為負值;2)與之相比,自形/半自形黃鐵礦具立方體、五角十二面體和八面體晶形,以單晶體和聚合體形態存在,具較高而變化范圍較大的δ34SPy值(12.6±13.3‰)。推測它們形成于與上覆水體不甚通暢的封閉環境,較大的值域分布應為在孔隙水微環境中發生的瑞利分餾導致的庫效應所致;3)草莓狀黃鐵礦和自形/半自形黃鐵礦中的δ34SPy值相差較大,在同一樣品中兩者的δ34SPy值最大差異可達43.6±4.5‰。剖面中全巖δ34SPy值的變化應由樣品中草莓狀黃鐵礦和自形/半自形黃鐵礦組成比例不同導致,并不能反映海水中硫酸根濃度水平的變化。

研究表明形成于開放水體環境、未經成巖作用改造的草莓狀黃鐵礦的硫同位素組成最有可能代表底層水體的同位素分餾狀態,可以作為恢復古海洋氧化還原條件的研究載體。本研究還基于硫循環模型,估算了埃迪卡拉紀硫酸根濃度,認為以往基于全巖硫同位素的研究很可能嚴重低估了此時期海洋中的硫酸根濃度及其海洋氧化能力,推測埃迪卡拉紀硫酸根庫容量可能已經足夠滿足深層海水的氧化,從而為復雜多細胞生命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本研究的樣品采集、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在南京古生物所實驗室完成,nanoSIMS同位素測試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納米離子探針實驗室完成。

此項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資助。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72.html

《科學報告》雜志:RPS-12蛋白有助于抗癌治療果蠅的眼睛被用作測試樣品

《科學報告》雜志:RPS-12蛋白有助于抗癌治療果蠅的眼睛被用作測試樣品

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蛋白質研究所和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得出結論,RPS-12蛋白有助于抗癌治療。果蠅的眼睛被用作測試樣品,相關該研究結果已被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Scientificreports)上。

人類疾病的大約70-80%的基因都與果蠅的基因有關。從進化的意義上講,它們實際上就是相同的基因。RPS-12蛋白過多會誘發乳腺癌。

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院天然化合物藥理學實驗室主任弗拉基米爾·卡塔納耶夫解釋稱,“果蠅的這個基因與人類的WNT基因匹配。它們在胚胎發育階段被激活,但在成年時被‘關閉’。但是,基因可以因突變而再次啟動,這樣會導致細胞繁殖失控,最后的結果就是導致癌癥。”

科學家們尋找了在發生突變后能激發癌變的基因。為此,他們把人類腫瘤中活躍的基因“插入”到果蠅眼的基因組中,將其激活,并觀察果蠅眼情況發展中的潛在缺陷。結果,果蠅眼睛出現萎縮,并呈現鏡面狀。

研究果蠅眼癌的項目被稱為“HumanaFly”。科學家在10多年前就在蛋白質研究所開始了這項研究,目的是尋找新的人類致癌基因。第一階段的最終實驗于2020年進行。目前已經建立了廣泛的遺傳信息庫,用于隨后尋找導致出現癌癥的物質和機制。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9/3194435.html

《細胞》雜志:新研究揭示人類大腦進化的基因組調控機制

《細胞》雜志:新研究揭示人類大腦進化的基因組調控機制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比較基因組學學科組):人類大腦起源于漫長的生命進化過程,其最顯著的改變是大腦的認知功能,反映在腦容量的顯著擴大和腦結構的高度精細化。人類進化過程中,哪些遺傳改變造就了人類大腦是國際科學界長期力圖解決的科學問題。

所有器官包括大腦的形成都是通過發育過程來實現的。人類獨特的腦發育模式源于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組不斷積累的功能性突變。然而,由于物種間存在數以百萬計的序列差異,而其中只有少數的關鍵差異才具有重要的功能效應,如何將基因組中的關鍵序列差異與腦發育的調控改變之間建立因果聯系并解析其中的分子調控機制是頗具挑戰的課題。靈長類動物作為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模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獼猴與人類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在人類大腦的起源、發育機制和腦疾病的研究中,獼猴是最理想的動物模型。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基因組通常長約2米,折疊在僅有10微米的細胞核中。基因組在細胞核的三維空間中是有序折疊的。這樣的有序折疊對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增殖和有序分化是至關重要的。全基因組染色質空間構象捕獲(簡稱Hi-C)等最新高通量組學技術的開發為精細解析大腦發育過程中基因組的三維組織方式和分子調控機制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學科交叉合作開展了跨物種腦發育3D基因組的研究。首先,利用Hi-C技術構建了中國獼猴胎腦神經發育高峰期的高分辨3D基因組圖譜。這是目前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大腦分辨率最高的3D基因組圖譜,達到了1.5kb的分辨率,可以高精度地解析腦發育中基因組的空間組織方式。同時,還解析了獼猴胎腦的轉錄組圖譜、染色質開放區圖譜以及染色質錨定蛋白CTCF的分布圖譜。綜合這些獼猴胎腦的多組學圖譜數據,研究人員首次構建了獼猴胎腦發育的染色質精細空間構象,鑒定了包括染色質區室、染色質拓撲結構域(簡稱TAD)以及染色質環(簡稱Loop)等不同尺度的染色質構象,以及基因組在大腦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調控元件(如增強子、啟動子等)。

BCH突破230美元關口 日內漲幅為2.06%:火幣全球站數據顯示,BCH短線上漲,突破230美元關口,現報230.05美元,日內漲幅達到2.06%,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2020/9/8]

通過與已發表的公共數據整合,研究人員接著進行了跨物種3D基因組的比較(人類、獼猴和小鼠),該研究發現了數量眾多的人類特異染色質結構,包括499個人類特異TADs和1266個人類特異Loops。這些人類特異Loops顯著富集增強子-增強子互作的調控模式,提示大腦發育在人類祖先中進化出更為精細的轉錄調控網絡。重要的是,通過整合分析人腦發育的單細胞表達譜數據,發現這些人類特異Loops調控的基因在胎腦的SP(subplate)層顯著表達,由此推測人類特異Loops對SP層的人類特異發育模式可能發揮重要作用。胎腦SP層是腦發育早期神經環路及神經可塑性形成的重要腦層,在人類進化過程中SP層出現了顯著的擴張,其厚度可以達到皮層厚度的4倍左右。但由于在胎兒出生以后,該腦層逐漸消失,人們對其形成機制和功能了解較少。該研究結果首次為SP層在人類特異腦結構的發育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證據。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基因組中很多人類特異突變(包括點突變和結構變異等)位于TAD邊界區和Loop錨定區,可能導致在人類大腦發育中產生新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并形成人類特異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例如,SP層特異表達的EPHA7基因是大腦發育中神經細胞分化的關鍵基因之一,該基因的上游存在多個人類特異序列突變,可能導致人類特異增強子的出現和人類特異Loop的形成。通過增強子敲除實驗,研究人員證實了EPHA7的人類特異調控網絡,干擾其功能會影響神經細胞分化的進程。

這一研究成果首次產生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高精度三維基因組學圖譜資源,并利用大腦三維基因組的跨物種多組學分析,發現了人類特異的染色質結構和腦發育調控元件,為闡明人類大腦發育的進化機制提供了新思路和證據。研究論文于2021年1月2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文章網絡鏈接:3DGenomeofmacaquefetalbrainrevealsevolutionaryinnovationsduringprimatecorticogenesis:Cell。羅鑫副研究員(昆明動物所)、劉玉婷(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和黨大昌(數學院博士研究生)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宿兵研究員、李程研究員和張世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孫育杰教授對成像實驗提供了寶貴建議。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云南省相關基金項目的資助。

該項研究工作依托昆明動物研究所承擔建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靈長類)”開展。該設施將對靈長類動物表型與遺傳型進行系統研究,連續、快速、精準、標準化、規模化和自動化地獲取信息與分析,客觀描述、深入解析生命現象變化中的表型與內在的遺傳關系,對解碼生命,普惠健康具有潛在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7350.html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根據震源距離和觀測數據劃分的海嘯預警策略

據EurekAlert!:海嘯是重要的海洋災害之一,經常與地震災害伴生,可以跨洋傳播而不明顯損失能量,登岸時波高驟升,對沿岸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21世紀以來,海嘯災害頻發,引起世界各國對海嘯成因機制及預警研究的重視。海嘯數據對解析俯沖帶大地震的破裂模型也有重要作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安超博士發表了綜述性文章《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從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等方面對地震海嘯研究和預警進行了綜述和展望。文章近期發表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中、英文版。

在海嘯生成方面,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海嘯生成模型所做的三個假設及其產生的誤差,即忽略地震破裂過程、假設海面抬升與海底變形完全相同以及忽略海水的可壓縮性。在海嘯傳播方面,目前最常用的數值模型都基于淺水波或者弱非線性若色散波浪理論;文章對遠場海嘯波受到地球彈性、海水可壓縮性及海水分層等因素影響而導致波速變化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在海嘯反演方面,文章對幾種常用的海嘯反演算法進行了分析,即有限斷層反演、初始水面變形反演以及時間反轉方法。文章指出,海嘯數據對約束俯沖帶大地震的震源參數至關重要,但同時海嘯數據包含的震源細節信息有限,對震源破裂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都較低。在海嘯預面,文章指出目前最可靠的海嘯預警策略仍然是依賴于海嘯浮標數據;在沒有海嘯浮標的區域,通過其他數據推斷震源破裂的整體特征,再構造簡化的均勻破裂模型進行海嘯預警是一個可行的策略(表1)。最后,文章對新興起的海嘯災害的概率性評估方法進行簡要介紹,并指出考慮特定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征是對此方法一個可能的有效改進。

文章對地震海嘯及其預警研究進行了綜述和歸納,得到以下認識:

(1)隨著海嘯觀測數據的豐富,地震海嘯的研究也日趨成熟。海底壓強觀測數據的出現和豐富有望促進有關地震海嘯過程中多種物理現象的研究。

(2)海嘯浮標仍然是目前進行海嘯預警的最可靠手段。在沒有海嘯浮標的情況下,通過地震波、大地測量等數據估計地震的總體特征,再使用均勻位錯模型預測海嘯波是一個可行的預警手段。

(3)概率性海嘯災害評估方法可用于評估海嘯模擬中多種參數的不確定性。考慮區域地質構造特征,構建符合區域特征的地震參數的概率分布是改進此方法的一個可能方向。

更多詳情請閱原文:

安超.2021.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中國科學:地球科學,51(1):1–14

https://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Te/51/1/10.1360/SSTe-2020-0119?slug=fulltext

AnC.2021.Tsunamisandtsunamiwarning:Recentprogressandfutureprospects.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64(2):191-204,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0-9672-7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376.html

《自然-生態與演化》:人類活動嚴重影響動物的遷移方式

《自然-生態與演化》:人類活動嚴重影響動物的遷移方式(Credit:JudyGallagher(CreativeCommons))

據中國科學報(魯亦):人類活動會影響動物在環境中的遷移方式。這會對動物構成潛在威脅,并增加全球動物滅絕的風險。2月2日,相關論文刊登于《自然-生態與演化》。

分析 | 卡巴斯基:第二季度犯罪分子以ICO名義竊取投資者信息獲利230萬美元:據CCN報道,卡巴斯基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網絡罪犯分子以ICO的名義誘導投資者登陸釣魚網站,進而竊取投資者信息,以此獲利230萬美元。[2018/8/20]

大部分人類活動會影響動物遷移。人類活動——無論狩獵、旅游還是娛樂,都會讓動物避開特定區域。此外,修建公路和城市、伐木、農業開墾等間接干擾,也會對動物棲息地造成破壞,迫使動物到更遠或不適合生存的地方尋找食物、棲息地或配偶。比如,鳥類常常因為伐木而不得不飛到更遠的地方覓食,爬行動物的活動范圍也因城鎮化而逐漸縮小。但這些影響在不同動物類群中的普遍性和性質還沒有被量化。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TimDoherty和同事整理了六大洲167個陸地和水生物種的208項研究數據。他們發現,人為干擾改變了全球動物的遷移。在研究人員評估的719個案例中,超過2/3顯示,20%或更多動物的遷移發生了變化。他們還發現,面對人為干擾,動物更可能增加而不是減少遷移距離,其中直接人為干擾的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大部分動物來說,尋找食物和配偶已經非常耗時費力了,如果還要遷徙到更遠的地方或是遷徙路線受到破壞,那么其生存將更艱難。這種遷徙上的變化還具有級聯效應,比如鳥類傳播種子的方式或食肉動物捕殺的嚙齒動物數量都會發生改變。

專家表示,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動物遷移的全球重組,并指出需要采取措施減少人類對動物遷移的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230.html

23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巨變造就了今天的江南水鄉

中國南方常綠闊葉林景觀。李樹峰攝

據中國科學報(張晴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群山聳立、植被稀少,與之相隔萬里的江南水鄉卻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截然不同的地貌特征和生態環境讓人很難把二者聯系在一起。不過,一項研究成果卻找到了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研究認為,正是23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巨變,造就了今天的江南水鄉。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聯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科研人員,對青藏高原不同地塊的隆升進行了古氣候、植被和植物多樣性模擬以及植物化石數據的綜合分析,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北部和東北部生長是驅動中國中東部植被和植物多樣性轉變的關鍵因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進展》。

在同緯度里地貌獨特

江南水鄉的氣候和植被環境是何時形成的?

地質學和古生物證據都表明,在大約6600萬~2300萬年的古近紀,中國存在一條橫貫東西的干旱帶。“那時候,中國東南部也就是現今的江南水鄉還屬于干旱氣候,植被主要是干旱或半干旱類型。”論文第一作者、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李樹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介紹。

但從大約2300萬年前的中新世開始,情況發生了轉變。這條干旱帶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干東濕的氣候格局。

“氣候環境的改變,讓東亞植被類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形成了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和山茶科為優勢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江南水鄉就是典型代表。”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版納植物園研究員周浙昆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然而,世界同緯度陸地并不都是這般情景。由于同緯度陸地多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候炎熱干燥、植被稀疏,大部分地區分布著沙漠,比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這一重大環境與生物演變事件,造就了東亞特殊的生態格局?這一直是地質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地質學以往觀點認為,印度—亞洲板塊碰撞導致整個青藏高原隆升,造成了大氣環流改變,使得東亞季風增強、夏季降雨增加,所以橫貫我國東西的干旱帶才會消失。關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生長也一直眾說紛紜,此前有圍繞中部生長的原西藏高原假說,也有從南至東北方向逐步生長的假說。

但在周浙昆看來,青藏高原的形成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并非作為統一整體隆升,不同地塊的隆升對氣候、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還有許多未解之謎。

數值模擬與化石記錄結合

科學界更多關注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對氣候的影響,但對氣候、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模擬仍是空白。于是,科研團隊把目光聚焦到青藏高原不同地塊的生長如何影響東亞氣候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格局這個重大科學問題上來。

周浙昆介紹,青藏高原從南向北由喜馬拉雅山脈,拉薩地塊、羌塘地塊、松潘—甘孜地塊、昆侖—祁連地塊等不同地塊組成。這些不同地塊的隆升如何驅動東亞植被和植物多樣性演變尚不可知。

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有可靠的化石記錄。近年來,古生物和古環境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供參考的研究資料。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礎,研究團隊總結了中國古近紀—新近紀不同地質歷史時期比較全面的古植物數據。

“我們一共整理了205個化石點、337條化石記錄,然后把記錄的經緯度通過模型轉換成古經緯度。”李樹峰說。結果顯示,中國古近紀橫貫東西的干旱帶大約在中新世以后劇烈轉變,中國東南部的落葉闊葉林從此之后轉變為常綠闊葉林。

有了全面的古植被變化數據,研究人員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變化,數值模擬承擔了這項重要任務。“數值模擬能通過宏觀、復雜的地形地貌模擬氣候和植被變化。我們可以設置更精細的不同地塊的隆升來探討這種影響。”李樹峰介紹。

研究團隊進行了晚漸新世18種青藏高原不同地形地貌生長情景的模擬實驗,將這些情景下模擬得到的氣候數據,分別輸入到SDGVM全球動態植被模型和JeDi-DGVM植物多樣性模型。然后,他們把模擬的東亞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結果與化石數據進行比較,有了重要發現。

“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塊)和東北部(松潘—甘孜地塊)的隆升,對改變東亞植被和植物多樣性貢獻最大。”周浙昆指出。

冬季降雨量增加是重要因素

為什么植被和植物多樣性會有這樣的變化?科研人員對比許多氣候資料發現主要在于降雨量。

我國東部氣候主要受東亞季風控制,東亞季風影響著我國降水分布。“青藏高原北部和東北部的隆升增強了東亞季風氣候系統,其中,夏季風將水汽從海洋輸送到陸地,帶來豐沛的夏季降水。”周浙昆說。

“之前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升會導致東亞冬季風增強,我們的研究則發現中國東南部冬季風強度反而因為青藏高原的隆升而減弱。青藏高原北部和東北部隆升阻擋了冬季風,從東南沿海輸入一些暖濕氣流,在冬季也能深入到中東部地區,使得這些地方的冬季降雨增加,冬季氣候變得比較濕潤。”李樹峰介紹。

這些氣候變化驅動了東亞植被從以落葉闊葉林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類型轉變為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濕潤、半濕潤植被類型,并促進了植物多樣性增加。

“冬季降雨量的顯著增加是驅動植被和植物多樣性變化的最重要因素。現存的水杉、杜仲等大多數東亞孑遺植物都分布在冬季比較濕潤的地區,這也佐證了我們的結論。”周浙昆表示。

“可以說,沒有青藏高原北部和東北部的隆升,就沒有中國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他強調。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6026.html

化學治療師:合成纖維衣服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

化學治療師:合成纖維衣服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

據俄羅斯衛星網:化學治療師安德烈·巴濟列夫在接受第五頻道采訪時表示,合成纖維衣服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他認為,在人造材料的制造過程中會使用聚酯,這是塑料里的一種。

巴濟列夫解釋稱:“通常,在制造這種織物時,會添加各種物質,包括甲醛、氨、聚四氟乙烯和鄰苯二酸鹽等。所有這些物質都可能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而且它們都是強烈的致癌物。”

腫瘤學家提醒人們注意,目前,科學界缺乏身著合成纖維衣服一定會引發癌癥的證據。早前,德國皮膚科醫生耶爾·阿德勒呼吁不要忽略皮膚變化,因為皮膚變化有可能預示著危險疾病。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901.html

即使同時生活在莫哈韋沙漠地區不同物種在氣候變暖中的際遇卻截然不同

即使同時生活在莫哈韋沙漠地區不同物種在氣候變暖中的際遇卻截然不同(Credit:ChelseaHofmeier/EricRiddell/JackDaynes)

據EurekAlert!: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盡管生活在莫哈韋沙漠中的同一地區并經歷了相似的環境狀況,但在過去的100年中,該地區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在氣候變暖方面的遭遇卻截然不同;該報告稱,面對當地的氣候變化,那里的小型哺乳動物群落要比鳥類穩定得多。該研究報告了一種用綜合性的方法來了解快速變暖區域內生物多樣性易受氣候變化傷害的程度。

世界各地的物種都遭遇不斷上升的極端氣溫的威脅。許多物種預計會被推向滅絕邊緣。因此,了解物種如何應付不斷暖化的氣候對預測風險和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對易受氣候變化傷害程度的預測假定,那些有著相同環境的物種會經歷相似的接觸幅度和暴露程度的極端高溫并會做出相似的反應。然而,物種是復雜的,它們會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獨特行為和生理適應策略來抗衡環境變化,后者可轉化為:即使對同一地區的各物種也會有不同的遭遇環境變化的風險。

利用具有百年歷史的物種豐富性數據集,對同一地區動物的現有調查及詳細的生態模型,EricRiddell和同事對比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群落對莫哈韋沙漠氣候變暖所做出的反應。作者發現,盡管有著相似的地理位置、相近的生理和生態條件,但在過去的100年中,哺乳動物和鳥類對氣候變暖變干的遭遇和反應卻有霄壤之別。面對變化,盡管小型哺乳動物群落仍十分穩定,但鳥類的占據和品種豐富性卻急劇衰減。Riddell等人將這些差異歸因于每個物種群利用局部小氣候機會的能力不同。小型哺乳動物可以通過挖掘地洞鉆進涼爽的土中,但鳥類則通常會更大程度地暴露于變暖的氣候,因此更易受到傷害。

作者提出,需要有結合生理和行為的建模方法來更準確地預測物種在面臨氣候變化時的存留能力。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7005.html

加拿大科學家認為第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宰殺猴子時感染

加拿大科學家認為第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宰殺猴子時感染

據俄羅斯衛星網:《每日郵報》消息,加拿大科學家舍布魯克大學教授雅克·佩平(JacquesPépin)認為,艾滋病第一名感染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事情發生在1906年,協約國的軍隊入侵了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喀麥隆。

佩平說,在部隊駐扎的營地,饑餓的士兵開始捕獵猴子。其中一名士兵在宰殺猴子尸體時受傷,這名士兵便成為零號艾滋病患者,他隨后在剛果服役并傳播疾病。

根據研究,到20世紀50年代初,全世界大約有500名艾滋病攜帶者。為什么這種疾病傳播得如此之快?首先,在非洲,針頭經常被重復用于注射。其次,剛果在60年代獨立后,大批難民涌入那里。

艾滋病零號病人不是非洲人,而是海地人。艾滋病很快就傳到了美國,并從那里傳到歐洲。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5785.html

科學家研發基于市售智能手表的監測系統MM4PD能察覺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運動和震顫

科學家研發基于市售智能手表的監測系統MM4PD能察覺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運動和震顫(CREDIT:R.Powersetal.,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2021))

據EurekAlert!:科學家研發了一個基于市售智能手表的監測系統,該表能察覺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運動和震顫問題。該系統已在一個有343位患者(其中包括225名研究人員追蹤達6個月的病人)的研究中進行了測試,其對受試者所作的評估與臨床醫師的估測吻合度達94%。這些發現提示,該平臺可以讓臨床醫生遠程監控患者的病情進展并根據結果的改善來調整用藥計劃。

帕金森氏病的特征是自主運動功能受損(運動障礙)及出現震顫,這些都會嚴重減損患者的生活品質。這些癥狀可用藥施治,但如果臨床醫生能精確滴定藥物劑量并按癥狀的嚴重程度改變用藥方案,則患者會有最佳的治療反應。然而,臨床醫生目前對患者的評估所根據的是不經常有的臨床就診,而這些造訪無法捕捉癥狀的細微變化。

RobPowers和同事用其帕金森氏病運動癥狀波動監測器(MM4PD)來處理這一問題;MM4PD是用智能手表傳感器捕獲佩戴者每日運動模式波動的算法集合。該系統發現了225例患者在戴表后6個月內的震顫和運動障礙的嚴重程度模式,并發現了由臨床醫生注意到的癥狀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會在傳統的評估中被遺漏。此外,MM4PD還記錄到了新出現的震顫和運動受損體征,這些新變化可能需要更改用藥規劃才能恰當施治。

Powers等人說,他們的平臺可服務于一系列其它應用,如鼓勵病人按規定服藥或作為與藥物研發相伴的診斷方法。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659.html

綠茶和咖啡可能有助中風或心臟病發作幸存者降低死亡風險

綠茶和咖啡可能有助中風或心臟病發作幸存者降低死亡風險

據cnBeta:外媒報道,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中風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如果你已經從中風或心臟病發作中活了下來那么在你的飲食中加入綠茶和咖啡可能有助于保護你免受其他影響并降低死亡風險。此前,這兩種飲料都被跟沒有心臟病的人的心臟健康聯系起來。

心臟病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它會誘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這兩種疾病都有潛在的致命危險。美中風協會最新發表的研究調查了飲用咖啡和綠茶是否對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患者的心臟健康有益。

這項研究分析了約4.6萬名40歲至79歲的人的數據,這些人參加了日本癌癥風險評估協作隊列研究。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三組,其中一組有過心臟病發作史,另一組有過中風歷史,第三組則沒有任何病史。

分析的數據包括這些人喝多少杯綠茶和咖啡的信息。研究結果發現,跟不定期喝咖啡的幸存者相比,每天喝咖啡可以讓心臟病幸存者的死亡風險降低約22%。

此外研究還發現,跟不經常喝綠茶的中風幸存者相比,每天至少喝7杯綠茶的中風幸存者的全因死亡風險要低62%。研究人員指出,由于數據來自日本成年人,因此要注意這些飲料在日本的消費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據悉,日本人可能偶爾會在咖啡中添加牛奶和糖,而綠茶往往不加糖。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423.html

美國藥劑師蘇茜科恩指出缺乏維生素D會出現的一系列異常癥狀

美國藥劑師蘇茜科恩指出缺乏維生素D會出現的一系列異常癥狀

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藥劑師蘇茜科恩(SusieCohen)在個人網站上公布了缺乏維生素D會出現的一系列異常癥狀。

這些癥狀包括:長痤瘡、心律失常、高血壓、流淚、疲勞、腸易激、干燥性角膜結膜炎、身體疼痛、肌肉無力、認識能力下降、神經病、黃斑變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惡化、喉鳴、過敏、扁平苔蘚。

藥劑師建議患者在看醫生時更詳細地描述自己的癥狀。她還指出,血糖高、頻繁出現皮疹、勃起功能障礙、泌尿問題、頭屑問題、憂愁也是缺乏維生素D的癥狀。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812.html

納米比亞漁船所用的漁具一個簡單改造每年拯救上萬只海鳥免于被纏繞而死亡

納米比亞漁船所用的漁具一個簡單改造每年拯救上萬只海鳥免于被纏繞而死亡

據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英國《衛報》(TheGuardian)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納米比亞漁船所用的漁具因為一個簡單又便宜的改造,每年拯救上萬只海鳥免于被纏繞而死亡。

魚線加裝紅色或黃色軟管可嚇跑海鳥防止死亡

部分商業船隊經常使用延繩釣(longline)捕魚,這些釣索上裝有數千個魚鉤,海鳥會被這些魚鉤吸引而試圖搶食誘餌,導致糾纏在魚線中死亡。

但是根據《生物保育》(BiologicalConservation)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只要幫魚線裝上數公尺長的紅色或黃色軟管,隔開拖曳在船后的魚線,就可嚇跑海鳥,防止海鳥大量死亡。

據估計,2009年有超過2萬2000只鳥因延繩釣而死。但到了2018年,盡管漁船的魚鉤數量愈來愈多,這個數字卻銳減到215只。

受惠物種眾多,包括白頦風鸌(White-chinnedPetrels,學名:Procellariaaequinoctialis)、大西洋黃鼻信天翁(Yellow-nosedAlbatross,學名:Thalassarchechlororhynchos)和南非鰹鳥(CapeGannet,學名:Moruscapensis),這些物種的數量都在減少。

2015年起納米比亞強制規定釣魚線上須加裝避鳥裝置

研究作者之一、劍橋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SocietyfortheProtectionofBirds,RSPB)保育科學中心學者史蒂芬.歐佩爾(SteffenOppel)說:「在我研究其他瀕危物種的地區,從來沒發生過十年內物種死亡率降低90%的事。」他和研究團隊使用了納米比亞船上調查的資料來統計每年海鳥死亡的總數。

納米比亞外海水域富含營養成分,支持豐富的海洋生物,是海鳥的重要覓食地。以前,船只不時會收集到裝滿鳥尸的箱子,都是被釣線纏住的海鳥。2015年,納米比亞強制規定要在釣魚線上加裝避鳥裝置。

另一位作者、國際鳥盟納米比亞信天翁小組的泰特斯.沙尼卡(TitusShaanika)表示,當地業者通常會配合采用減少鳥類死亡的方法,部分原因是成本不高。在魚線上安裝軟管的成本約為4000納米比亞元或200英鎊。

這些彩色軟管由五位在沃爾維斯灣港口工作的婦女團隊所準備。此外,保育工作者還鼓勵業者在魚鉤上加裝配重,讓魚鉤沉入水面以下10公尺或更深,讓海鳥潛水也咬不到。

拖網漁船避鳥裝置成效差?科學家與業者合作解決問題

華盛頓大學艾德.梅爾文(EdMelvin)教授說:「我認為這是真正的成功故事。」幾十年前就有實驗證明這種方法有效,但是很少有實際案例證明可以應用在商業規模。

梅爾文說,由于信天翁在生命后期才開始繁殖,甚至很少繁殖,它們的族群對成年個體死亡特別敏感,因此保育工作特別重要。

納米比亞的拖網漁船也已加裝避鳥裝置減少鳥類死亡。研究發現,雖然減少幅度不及使用延繩釣的船只,但死亡鳥類數量的確有所減少。

研究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部分船員不愿使用避鳥裝置,因為裝置本身會被漁具纏住。

沙尼卡說,他的研究小組現在正在與拖網漁船合作,安裝可以減少發生這種狀況的設備,「這表示只要我們合作并互相傾聽,可以取得可觀的成就。」

參考資料:《衛報》(2021年1月19日),SimplechangetofishinggearsavesthousandsofbirdsinNamibia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筑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6026.html

Tags:TADPHACredTAD價格TAD幣PHA價格PHA幣Cred幣是什么幣

區塊鏈
USDC:史上最大加密貨幣黑客事件之一:區塊鏈平臺Ronin超6億美元加密貨幣被盜_加密貨幣市場還有未來嗎知乎

據CNBC報道,當地時間3月29日,區塊鏈平臺RoninNetwork宣布,該公司上周遭到了黑客入侵,從其平臺上提走的ETH和USDC美元代幣總價值約6.15億美元.

1900/1/1 0:00:00
APP:人民幣四天大跌1500點,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_區塊鏈

你知道嗎?就在此時此刻,人民幣貶值了,短短四天大跌1500點,這一切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情況,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啊,自打二月以來,中美利率倒掛,人民幣正在一路貶值,從4月19號到4月22號.

1900/1/1 0:00:00
比特幣:爸爸一個動作,嬰兒成植物人!這3種常見哄娃姿勢要避而遠之_ROB

就算是剛出生的寶寶,沒有太多的思想活動,也是需要父母哄的。很多父母都會說,剛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需要家長花費時間哄他們!以至于當孩子真的需要家長付出精力的時候,他們卻避而遠之.

1900/1/1 0:00:00
CHIN:人民幣只在中國叫“人民幣”,出國就變了稱呼?這叫法確實高大上_RMBCHI幣

以前出門一定要帶現金,現在出門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一切。時代在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確確實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電子貨幣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有的店甚至明目張膽的表示不收人民幣,只支持掃碼支付.

1900/1/1 0:00:00
ETER:金融助力海洋高質量發展!省農信聯社與省海洋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_aeternity

1月6日,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與山東省海洋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公平誠信、平等互利”為原則,立足我省海洋資源特點和產業發展需要,突出重點領域、加強溝通合作.

1900/1/1 0:00:00
SIX:企業服務領域投融資日報(1月25日):博納德科技獲得2億人民幣戰略投資_SAC

據億歐數據統計,昨日共披露41起投融資事件,涉及20家國內企業,21家國外企業,融資總額約169.42億元.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