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以太坊 買以太坊
Ctrl+D 買以太坊
ads
首頁 > Fil > Info

OHO:SOHO“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20年發現近3000顆彗星_OHO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SOHO“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20年發現近3000顆彗星

SOHO探測器在凝視太陽的過程中也會對彗星進行研究,截止8月17日,SOHO探測器的觀測數量為2990顆

據騰訊太空(羅輯/編譯):SOHO“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于1995年升空,在近20年的觀測生涯中發現了關于太陽以及周圍天體的許多重大事件。比如,2011年觀測洛夫喬伊彗星、2013年觀測ISON彗星,目前SOHO探測器已經觀測了近3000顆彗星。由于彗星的軌道近日點非常接近太陽,SOHO探測器在凝視太陽的過程中也會對彗星進行研究,截止8月17日,SOHO探測器的觀測數量為2990顆,預計第3000顆在接下來不久的時間內出現。

絕大多數的彗星觀測來自業余天文學家的貢獻,在SOHO探測器的數據處理過程中,有許多志愿者參與。在2013年ISON彗星的觀測中,彗星從大約110萬公里的近日點附近掠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ISON彗星可能解體時,它又出現了,業余天文學家的觀測在彗星研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SOHO探測器搭載了先進的日冕儀,能夠拍攝到彗星接近太陽時的照片。

目前SOHO探測器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運作狀態,探測器上的燃料能夠持續使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宇航局已經在2016年的預算中申請了220萬美元作為SOHO探測器的資金使用,至少在2020年前,SOHO探測器仍然會繼續服役。歐洲空間局也是SOHO探測器的合作方,科學家認為SOHO探測器是獨一無二的,對天文學家而言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目前運營的成本也很低,只要SOHO探測器能夠使用,我們會繼續讓它服役,直到它被更先進的探測器取代。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318.html

SOHO衛星拍攝到一顆掠日彗星近距離掠過太陽時壯烈的死亡過程

SOHO衛星拍攝到一顆掠日彗星近距離掠過太陽時壯烈的死亡過程

視頻:SOHO衛星拍攝到一顆掠日彗星近距離掠過太陽時壯烈的死亡過程

據騰訊太空(悠悠/編譯):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太陽及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拍攝到一顆彗星近距離掠過太陽時壯烈的死亡過程,它被太陽附近強作用力撕碎,并迅速汽化。

8月3-4日,太陽及日光層觀測衛星觀測到一顆明亮彗星以時速209萬公里的速度朝向太陽方向運行,這顆彗星并沒有碰撞在太陽表面,而是在太陽周圍被瓦解崩潰。像多數掠日彗星一樣,這顆彗星運行至太陽附近時,被太陽強作用力撕碎和汽化。

掠日彗星運行至太陽表面138萬公里處,經常撕碎或者蒸發。圖像中太陽盤是白圈結構。據悉,這顆彗星最初是8月1日被太陽及日光層觀測衛星發現的,它是克魯茲族彗星中的一顆。

彗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由冰和灰塵構成,通常在橢圓軌道環繞運行,運行至最遠點遠超過冥王星軌道。

相關報道:掠日彗星在太陽附近氣化粉碎「巨星殞落」死狀慘烈

據ETtoday(戴榕萱):由歐洲太空總署(ESA)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日光及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拍下掠日彗星于日前通過太陽附近慘遭氣化粉碎的慘烈畫面,此彗星以209萬公里/時的速度朝太陽方向運行,多數彗星都會在離太陽表面138公里處就被撕碎、瓦解,而今年正巧在8月4日被衛星拍攝到。

時間于8/3~8/4,日光及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就以觀測到一顆彗星以209萬公里/時的速度朝太陽方向運行,因距離太陽非常接近,幸運地并沒有撞上太陽,而是從旁掠過,不過大多彗星會因為太陽的強烈輻射而氣化蒸發,完全粉碎。本月1日發現的彗星是克魯茲族彗星的一部份碎片,彗星小至9米,大可至46米,不過通常都在離太陽表面約138公里處就會受到太陽強力干擾而粉身碎骨。

彗星是由冰凍的氣體與星塵集結而成的,因此有了"dirtysnowball"(臟雪球)的稱號,彗星通常環繞著太陽天體,而SOHO觀察到80%的掠日彗星,它們的軌道幾乎都需花800年才能繞完一圈,天文學家可藉由彗星的運行獲得有關太陽的秘密。如此漫長的運行長時間,在近日被SOHO衛星拍到慘烈粉碎的景象,也算讓地球人驚呼宇宙之浩瀚。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311.html

SpaceX“星鏈”衛星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的南極光照片中出現

SpaceX“星鏈”衛星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的南極光照片中出現

據cnBeta:外媒報道,相信對于地球人來說沒有比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ISS)觀看地球更好的鳥瞰視角了。據了解,在相對較低的軌道上繞地球旋轉不僅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一大塊景色還可以看到地球上空的大氣和太空。

上面這張照片則是ISS在4月13日拍攝的,并通過NASA的宇航員地球攝影數據庫分享出來。照片展示了明亮的綠色南極光,它是從印度洋上空某處的有利位置拍攝而成。

靠近圖片中心可以看到一系列交錯的條紋,它被確認為埃隆·馬斯克的SpaceX擁有和運營的Starlink(星鏈)衛星。

衛星跟蹤器MarcoLangbroek在照片上做了注解:Starlink是一個頗有爭議的項目。它的目標是將寬帶互聯網服務帶到地球上幾乎任何一個地方,但這個計劃需要發射數千顆衛星。目前在軌的還只有幾百個,天文學家們指責這些家用電器大小的物體已經干擾了他們的科學觀測工作。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297.html

Opentensor項目Discord服務器已被入侵:金色財經報道,據CertiK監測,Opentensor項目Discord服務器已被入侵。在團隊重獲其服務器的控制權之前,請勿點擊任何鏈接。[2023/5/14 15:01:54]

SPHEREx:NASA將創建紅外宇宙地圖

SPHEREx:NASA將創建紅外宇宙地圖

紅外太空望遠鏡,就可以研究宇宙從大爆炸到行星形成的所有歷史時期,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支付2.42億資助金。

空間天文臺將在2023年發射入軌,獲名SPHEREx(Spectro-PhotometerfortheHistoryoftheUniverse,EpochofReionization,andIcesExplorer)。項目由加州理工學院的杰姆斯·博克(JamesBock)率領。位于近地軌道的分光光度計將在兩年時間內創建0.75至5微米近紅外范疇內的宇宙地圖。

SPHEREx項目戰勝了參加美國航空航天局招標的兩個其他入選項目,其中一個是旨在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近紅外線空間天文臺FINESSE,另一個是X射線空間望遠鏡Arcus。FINESSE項目籌備期間取得的結果將可用于歐洲航天局籌備的任務相似的ARIEL(AtmosphericRemote-sensingExoplanetLarge-survey)項目。

SPHEREx的主要目標之一確定地球至3億個星系的距離并制作它們的三維結構地圖。根據它們的分布密度,科學家能發現宇宙早期歷史,即大爆炸之后10-36秒至10-32秒的宇宙暴脹時期出現的微小影響。SPHEREx的其他研究方向將與再電離時代有關,再電離時代是大爆炸后的5.5億至8億年,在此期間出現了第一顆恒星和星系。最終,SPHEREx將研究銀河系分子云中的冰團,新恒星和行星就從中產生。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183.html

Swan、Atlas彗星分裂可能會給地球帶來危險的太空灰塵

Swan、Atlas彗星分裂可能會給地球帶來危險的太空灰塵

據cnBeta:外媒報道,最近幾個月,像Borisov、Atlas和Swan這樣的彗星很好地分散了人們對新冠病大流行的注意力,但一位科學家警告稱,當這些壯觀的太空景象開始破裂時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Borisov是第一個被證實訪問過我們的星際彗星,其最初在去年8月被發現并在12月圍繞太陽旋轉后在2020年初開始分裂。

大約在同一時間,Atlas彗星在分裂成碎片之前迅速變亮。然后是Swan彗星,它在經過我們的星球時其核心完好無損,但在未來幾周圍繞太陽運行時很有可能會出現破裂的情況。

所有這些對天文學家和其他太空怪才來說都是好消息,但地球和彗星之間的關系并不總是友好、能做到保持距離的。問問恐龍就知道了。許多人認為恐龍是被一顆巨大的彗星撞擊而滅絕的,這顆彗星可能在那個時候引發了大火、巨大的海嘯并激起了足夠多的粒子進而部分遮擋了太陽、讓地球變得寒冷。

來自北愛爾蘭Armagh天文臺的WilliamNapier在去年6月首次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地球上的災難性后果可能不需要彗星的直接撞擊。僅僅是來自彗星碎片流的碎片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我們星球上的生命。

Napier在《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的文章中寫道:“這樣的偶遇可能導致了12900年前大型動物的滅絕和氣候突然變冷以及在公元前2350年左右幾乎同時發生的文明崩潰。”

另外,他還提到了一個被稱作新仙女木事件的更早時期。那個時候,地球突然從變暖的趨勢轉變為滑入冰河時代。氣候突變的一種假設是,由一顆大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造成。

然而,這個理論存在爭議且并沒有被科學家們普遍接受。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185.html

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火球下周或將點亮夜空

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火球下周或將點亮夜空

據cnBeta:外媒報道,下周,業余天文學家和天文觀測者們需要密切關注天空,因為Taurid金牛座流星雨可能會形成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火球。火球是一個技術術語,指的是劃過大氣層的極其明亮的流星。對于那些不熟悉Taurid的人來說,Taurid分為北Taurid金牛座流星雨和南Taurid金牛座流星雨。

據了解,兩者都是Encke彗星留下的碎片形成的。這顆彗星留下的碎片流要比其他一些彗星留下的碎片要大。雖然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不會像其他流星雨那樣產生那么多的流星,但碎片的大小意味著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確實會產生更大的火球。

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首次出現在10月下旬的夜空中,并將在11月27日繼續點亮夜空。高峰應該在11月5日到12日之間。流星雨的最佳觀賞時間是深夜至清晨這個時間段。尋找火球的理想時間則是午夜剛過的時候。

就像任何天文觀測一樣,最好的選擇是遠離亮光的地方。然而,金牛座流星雨會產生足夠明亮的火球,這使得人們即便在城市里也都能看到。對于那些不熟悉造成Taurids金牛座流星雨碎片蹤跡的Encke來說,這是一顆周期性彗星,它每3.3年繞太陽公轉一周,這是一顆相當明亮的彗星所出現的最短公轉周期。

鏈游Earth From Another Sun完成450萬美元融資,Solana Ventures等參投:6月16日消息,太空沙盒鏈游Earth From Another Sun(EFAS)宣布完成450萬美元融資,本輪融資Solana Ventures、Alameda Research和Lightspeed等參投。融資將用于支持進一步開發。

據悉,EFAS團隊成員來自Riot Games、Gameloft、Disney Interactive、Kylotonn、IGG和Perfect World等業內知名游戲公司和項目,目前這款游戲已經獲得了超過10000名付費封閉alpha玩家。(VentureBeat)[2022/6/16 4:32:53]

雖然這顆彗星并不會反射擊中它的大部分光線,但它確實有一個巨大的彗發和彗尾,這使得它在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更容易被看到。Encke有一個直徑約4.8千米的核。它在1786年首次被發現,但直到1819年天文學家才知道它是一顆周期性彗星。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296.html

Tycho8998-760-1b:天文學家首次成功地測量系外行星大氣中的碳同位素比例

Tycho8998-760-1b:天文學家首次成功地測量系外行星大氣中的碳同位素比例

據cnBeta:天文學家從2.8萬億公里外計算了碳原子內部的中子數量,該小組首次成功地測量了系外行星大氣中的碳同位素比例,這可以告訴我們它是如何形成的。一種特定元素的原子在其原子核中可以有不同數量的中子,從而產生不同的類型,我們稱之為同位素。

例如,碳有15種同位素,其中碳-12和碳-13是自然界中最穩定和最常見的。測量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化石的日期,跟蹤氣候變化,并檢查疾病的生物標志物。

在地球之外,科學家們已經測量了遠在月球和火星的同位素,但現在這一距離已經擴展到太陽系之外的一顆行星。這顆行星是一顆名為Tycho8998-760-1b的超級木星,位于約300光年外的蒼蠅座。

研究人員利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分析了來自宿主恒星的光線穿過該行星大氣層的光譜。不同的元素和不同的同位素會以不同的波長吸收這種輻射,產生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帶有那里的空氣是由什么構成的指紋。

在這種情況下,它主要是水蒸氣和一氧化碳。在后者中,研究小組設法區分了碳-12和碳-13,標志著第一次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測量到不同的同位素。研究人員預計會發現碳-12占主導地位,大約70個原子中有一個是碳-13--但令他們驚訝的是,事實證明存在大約兩倍的數量。

有關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仍然是一個謎,但該小組有一個假設。在一個行星系統中,一氧化碳在靠近恒星的地方更容易以氣態形式存在,但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凍結。這一區域被稱為“一氧化碳雪線”,位于雪線兩側的行星有不同的同位素比率。而這項研究中考察的行星圍繞其恒星運行的距離比我們太陽系中任何已知的行星都要大得多。

"這項研究的作者PaulMollière說:"這顆行星離它的母星比我們的地球離我們的太陽還要遠一百五十多倍。在如此遙遠的距離,冰塊可能已經形成了更多的碳-13,導致今天行星大氣中這種同位素的比例更高。"

該團隊說,未來對系外行星的同位素測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發展和演變。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130.html

ULLYSES:NASA將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和鄰近星系中的300多顆恒星

ULLYSES:NASA將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和鄰近星系中的300多顆恒星

據cnBeta:哈勃太空望遠鏡即將開始它有史以來最密集的調查。美國宇航局(NASA)將利用該太空望遠鏡研究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和鄰近星系中的300多顆恒星。此次調查將主要關注年輕的恒星,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它們的演化過程。

這項調查被稱為“作為基本標準的年輕恒星紫外線遺產庫”(或簡稱ULLYSES),將旨在建立出銀河系中的年輕恒星和附近星系中其他不同年齡的恒星的文獻和數據。

了解恒星是如何形成、生存和死亡的,對我們了解銀河系和整個宇宙至關重要。正如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如果沒有恒星,我們都不會出現在這里,沒有恒星,宇宙“將是一個相當無聊的地方”。事實上,如果大爆炸的物質從未凝聚成恒星,許多元素就不會存在,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ULLYSES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形成一個完整的參考樣本,可用于創建捕捉恒星多樣性的光譜庫,確保為廣泛的天體物理學主題提供遺產數據集。ULLYSES預計將對全世界天文學家的未來研究產生持久的影響,”ULLYSES項目負責人JuliaRoman-Duval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獨特的集合正在使許多領域的多樣化和令人興奮的天體物理學研究成為可能。”

NASA表示,該計劃的總體目標是“讓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恒星的誕生,以及這與從行星到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一切事物的關系。”事實上,恒星對于星系的生命至關重要,因為星系中年輕的恒星形成區域總是最活躍的,進而也是最不穩定的。

“ULLYSES計劃正在為未來建立遺產,創建一個全面的數據庫,天文學家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用于研究,”NASA說。“該檔案還補充了恒星形成故事的部分,這些故事將很快通過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光觀測獲得。哈勃和韋伯一起工作,將提供一個關于恒星和宇宙恒星形成歷史的整體視圖。”

Bison Trails宣布將支持Eth2客戶端Lighthouse:官方消息,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Bison Trails宣布,將支持Eth2客戶端Lighthouse,此前,Bison Trails已支持Prysm客戶端。[2021/5/5 21:25:46]

相關報道:哈勃望遠鏡開始對附近的恒星進行紫外光勘測

據cnBeta:位于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發起了一項名為ULLYSES的新項目,來制作作為基本標準的年輕恒星紫外線光譜樣本庫。ULLYSES是有史以來使用哈勃望遠鏡的最大的觀測計劃,就其投入的時間而言。超過300顆恒星將被納入觀測計劃。

來自恒星的紫外光將被用來制作一個年輕、低質量恒星的光譜"模板"庫,這些恒星位于散布在銀河系的8個恒星形成區。該調查還將包括在附近的矮星系幾個成熟的高質量恒星,包括麥哲倫星云。圖中是大麥哲倫云中的存檔恒星,黃色圈出,藍色圈出的是觀測到的恒星。

ULLYSES觀測計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形成一個完整的參考樣本,用于創建捕捉恒星多樣性的光譜庫。研究人員希望為廣泛的天體物理學課題創建一個遺產數據集。ULLYSES背后的團隊相信,該項目將對全球天文學家未來的研究產生持久影響。STScl已經發布了第一組ULLYSES觀測結果,早期目標包括位于幾個附近矮星系中的炙熱、大質量、藍色的恒星。

該計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更好地了解恒星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它與行星形成和星系演化的關系。天文學家的目的是確定年輕的低質量恒星如何影響在其周圍行星的演化和組成。研究人員表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會將分子撕裂,并能穿透行星形成的環星盤。

這種紫外線輻射可以影響形成行星的化學成分,并直接影響環星盤的存活時間。對行星的宜居性、大氣逃逸和化學成分也有直接影響。該計劃的目標是附近星系中的大質量恒星,星系中的重元素豐度很少,類似于早期星系的原始組成。觀測的設計和目標是在天文學界的幫助下選定的。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105.html

VittorioGhirardini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或有助于解釋星系演化的基本原理

VittorioGhirardini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或有助于解釋星系演化的基本原理

據cnBeta:外媒報道,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可能有助于解釋星系演化的基本原理,并驗證了eFEDS項目對宇宙中一些最大的已知結構提供突破性新見解的能力。隨著宇宙的擴張,超星系團在我們的銀河系之上擴展了幾個數量級,并有可能跨越數十億光年。

事實上,銀河系只是本地群星系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個組成部分。那又是拉尼亞克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這個超星系團據信是由10萬至15萬個星系組成,逐漸在宇宙中分散開來。目前,據估計,它的范圍約為5.2億光年。

科學家認為,在可觀測的宇宙中,大約有1000萬個超星系團。然而,實際上了解它們及其結構是很棘手的,它們很難用X射線望遠鏡等傳統儀器來探測。

然而,據PhysOrg報道,德國加興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VittorioGhirardini領導的新的天文研究不僅確定了一個以前未知的超星系團,而且有助于驗證一種識別神秘結構的方法。利用eROSITA最終赤道深度巡天(eFEDS)領域的數據,預印本論文描述了一個由8個星系團組成的新超星系團。

eROSITA作為俄德“光譜-倫琴-伽瑪”(SRG)任務的一部分于2019年年中發射,隨后圍繞日地拉格朗日L2點建立光環軌道。它旨在收集中能X射線范圍內的全天空調查,并幫助建立構成我們宇宙的星系團和星系群的地圖--以及它們之間的熱氣體細絲。它還有望幫助識別以前被其他儀器隱藏的黑洞。

它首先進行了所謂的性能驗證,有效地對天空的選定部分進行抽樣地圖,這些地圖包含了整個地圖應該在四年的標準讀數中積累的那種深度數據。正是這些早期數據幫助確定了這個新的超級星團。

該團隊結合了來自eROSITAX射線望遠鏡的X射線數據、來自HyperSuprime-Cam的光學數據,以及最后來自LOFAR和uGMRT的射電數據。結果,他們在最北端的星團中發現了主要的合并活動,以及其他地方進一步合并的可能證據。

“這項工作證明了SRG/eROSITA的潛力,不僅可以繪制宇宙的大規模結構,”論文總結道,“而且還可以探測其成員的詳細物理特性。”模擬表明,僅在eROSITA最終數據的一部分中,就可以最終確定460多個超星系團--每個超星系團由5個或更多成員組成,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這種結構如何影響星系團的演化。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102.html

WLM矮星系發現密集氣體云具備孕育恒星的環境

圖中標注區域是WLM矮星系中一氧化碳氣體云

據騰訊太空(悠悠/編譯):一個最新發現的星際星云依偎在密集星際物質中,這將有助于解釋在WLM矮星系稀薄周圍區域如何形成密集恒星簇。據悉,WLM矮星系比銀河系體積小數千倍,比銀河系密度更低。

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智利大學莫尼卡-魯比奧(MonicaRubio)博士說:“出于多種原因,像WLM矮星系這樣的星系很難形成恒星簇,這樣的星系密度較低,過于蓬松。同時,它們也缺乏促使恒星形成的重元素。但顯然事實并非如此。”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WLM矮星系的全稱是“沃爾夫-倫德馬克-梅洛特(Wolf-Lundmark-Melotte)星系”,是天文學家馬克斯-沃爾夫于1909年首次發現的,它的星系屬性是1926年被克努特-倫德馬克和菲利伯特-梅洛特發現的。

MXC抹茶9月25日15:00上線SUNUSDT、SOLUSDT永續合約:據MXC抹茶官方公告,MXC抹茶9月25日15:00上線SUNUSDT、SOLUSDT永續合約。SUNUSDT、SOLUSDT合約支持1-50倍杠桿自由調節。用戶可根據交易習慣選擇全倉或逐倉模式進行開倉。MXC抹茶新版合約對盤口價差和交易深度進行了大幅優化,正向合約涵蓋BTC、ETH、UNI、BCH、EOS、BSV、DOT、LINK、SUSHI、YFI、SUN、SOL等幣種,詳情請點擊原文。[2020/9/25]

這是一個相對孤立的矮星系,位于鯨魚星座,距離地球大約313萬光年。通過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LMA)進行觀測研究,魯比奧和同事能夠首次定位密集區域,類似于較大星系中孕育恒星的環境。

該區域很難被發現,通過一氧化碳分子釋放毫米波長光線進行高精準定位,它通常與恒星形成的星際星云密切相關。之前另一支研究小組首次通過阿塔卡馬探路實驗望遠鏡探測到WLM星系中存在一氧化碳,雖然這樣低分辨率觀測無法判定這些分子位于何處,但是能夠證實WLM星系包含著非常低密度的一氧化碳,其密度比其它任何星系都低。

天文學家強調稱,缺少一氧化碳和其它重元素是恒星形成的一個嚴重阻止器,魯比奧博士說:“尤其是分子和一氧化碳,對于恒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當氣體云開始崩潰,溫度和密度將增大,對引力形成反作用力。”

美國T.J.Watson研究中心布魯斯-埃梅格林(BruceElmegreen)是研究報告合著作者之一,他指出,通過發現一氧化碳限定于彌散星際氣體中的高密度區域,將最終有助于理解鄰近恒星的形成之謎。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90.html

XTEJ1550-564研究證實一些光確實逃過了黑洞的引力

XTEJ1550-564研究證實一些光確實逃過了黑洞的引力

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與很多人對黑洞的看法相矛盾。關于黑洞,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的一件事是,沒有什么東西能逃脫它的引力,甚至光也不行。雖然在黑洞附近的光和其他物質都是如此,但在距離黑洞周圍吸積盤稍遠一點的地方,一些光確實逃過了黑洞的引力。

這項研究發現,有些光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屈服于黑洞的引力,然后回過頭來,從吸積盤中彈出,逃離了黑洞的引力。參與研究的一位科學家說,研究小組觀察到,從非常接近黑洞的地方射出光線,這些光試圖逃離黑洞,但又像回旋鏢一樣被拉回黑洞。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萊利-康納斯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說,這種現象是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預言過的,但直到現在才被證實。

科學家們研究了“羅西X射線時空探索任務”的觀測結果,做出了上述發現。研究人員觀察了由類似太陽的恒星繞行的黑洞。該黑洞編號XTEJ1550-564。這個黑洞從軌道上的恒星中吸取物質,將物質拉到它周圍的扁平結構的吸積盤當中。

研究小組仔細觀察了來自吸積盤的X射線光,該光線向黑洞盤旋,研究小組發現一個印記,表明光線被彎曲回吸積盤并反射掉,吸積盤本質上是在照亮自己。科學家們說,理論家們曾預測過光在吸積盤上會有一部分彎曲回來,現在他們首次證實了這一預測。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92.html

X射線大爆發:圓規座X-1星系中心中子星周圍形成美麗光環

X射線大爆發:圓規座X-1星系中心中子星周圍形成美麗光環

據ETtoday:英國奇幻小說經典《魔戒》(LordofRings)被搬上銀幕后,風靡全球,讓《魔戒》這個詞也流行了起來。一個國際科學研究小組最近測量發現,太空中也有「魔戒」,它離地球約3.1萬光年。

不過,它并非如電影中描述的一枚具有魔幻力量的指環,而是遙遠星空中一個特殊的天體系統,這個系統曾經在寂靜的宇宙深處描繪出巨型的指環圖形,因而得名。

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AstrophysicalJournal)刊登論文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已測量出「圓規座X-1」(CircinusX-1)星系跟地球的距離。

「圓規座X-1」是一個雙星體系,曾經發生爆炸,其中一顆恒星退化成中子星,在它伴星的軌道上公轉。中子星擁有超強磁場和超高溫度。在圍繞伴星旋轉過程中,這顆中子星把伴星上的物質吸過來,加熱。達到一定溫度后,散發出X射線。

2013年末,國際太空站監測到「圓規座X-1」發生過一次長達兩個月的X射線大爆發。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海因茲(SebastianHeinz)教授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立即使用兩部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和「XMM牛頓天文望遠鏡」針對這次射線大爆發進行深入研究。

他們發現在X射線大爆發時,「圓規座X-1」中心的中子星周圍,有四個由X射線形成的明亮、彩虹般的光環。論文的共同作者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波頓(MichaelBurton)接受訪問時說,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把這些光環戲稱為「魔戒」。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圓規座X-1」與地球之間有一層厚厚的星塵云。X射線遇到星塵云時,部份發生了散射和折射,因此產生光環的圖形。

從「圓規座X-1」發射出的X射線直接抵達地球,跟經過星塵云折射后才抵達地球的射線陸存在著一個時間差。科學家正是根據這個時間差,巧妙推算出了「圓規座X-1」距離地球3.1萬光年。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94.html

X射線光下從未見過的新型恒星IRAS00500+6713由兩個白矮星合并

Jimmy Song:當比特幣漲到10萬美元 未持幣者將會后悔:3月10日,比特幣核心開發者Jimmy Song發推稱,當比特幣漲到10萬美元時,未持幣者將會后悔。比特幣價格下跌時的恐懼和不確定感是未持幣者不買幣的原因,但這也是持幣者能得到收益的原因。[2020/3/11]

X射線光下從未見過的新型恒星IRAS00500+6713由兩個白矮星合并

據cnBeta:外媒CNET報道,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的太陽將成為一顆白矮星,它本身是一種高密度的恒星殘骸。宇宙中有許多白矮星,但其中兩個的合并可能產生了以前看不見的恒星。當用X射線觀察時,由于氖氣的作用,中心恒星周圍的星云發出了令人矚目的綠色。

歐空局(ESA)周一發布了這顆恒星的不尋常景象,稱“這幅圖像顯示了一種此前在X射線光下從未見過的新型恒星”。該天體名為IRAS00500+6713。

這顆恒星在2019年首次引起天文學家的注意。“當時,天文學家已經報告說,該天體具有非常高的風速,而且太亮,因此太巨大,不可能是一顆普通的白矮星,”歐空局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

德國波茨坦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LidiaOskinova領導的一個團隊利用歐空局的XMM-牛頓X射線望遠鏡對這顆恒星進行了重新觀察。該團隊于12月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這顆恒星的論文。

白矮星碰撞對參與的恒星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但這些白矮星并沒有遵循“典型的劇本”。根據歐空局的說法,該團隊認為“我們在圖像中看到的是一種由兩個白矮星合并驅動的新型X射線源”。

像XMM-牛頓這樣的X射線望遠鏡讓我們以不同于NASA的哈勃等光學望遠鏡的方式看到宇宙天體。“許多天體在極其劇烈的過程中產生X射線,”歐空局說。XMM-牛頓能夠看到這種作用,并有助于我們了解星云、星系、超新星和黑洞。

新的X射線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星云中的恒星的情況。歐空局表示,它非常不穩定,很可能在1萬年內坍塌成一顆中子星--這就是恒星在生命末期燃料耗盡時的情況。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68.html

X射線雙星系統天鵝座X-1的黑洞質量挑戰恒星演化模型

X射線雙星系統天鵝座X-1中的黑洞重約21個太陽質量挑戰恒星演化模型

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顯示,X射線雙星系統天鵝座X-1中的黑洞重約21個太陽質量,它的質量如此巨大,以至于它挑戰了當前的恒星演化模型。黑洞的質量是由其母星的特性決定的,一般由其一生中因恒星風損失的質量來制約。如果黑洞與雙星伴星相互作用,系統就會發射X射線,有時還能形成射電射流,使系統作為X射線雙星在電磁觀測中可見。

最近的觀測顯示,天鵝座X-1系統中的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1倍,比之前的估計多了50%。為了形成如此巨大的黑洞,天文學家不得不修改他們對恒星通過恒星風損失多少質量的估計。

從已知的X射線雙星的測量結果表明,這些系統中的黑洞質量都在20個太陽質量(M☉)以下,最大的黑洞質量為15-17M☉。然而,對黑洞合并事件的引力波探測卻發現了質量更大的黑洞,達到了50M☉以上,這揭示了一個差異,挑戰了當前關于黑洞由大質量恒星形成的理論。

在此,JamesMiller-Jones及其同事利用甚長基線陣列(VLBA)對天鵝座X-1,一個位于我們銀河系中的恒星質量黑洞進行了新的觀測。2016年5月29日至6月3日期間,他們利用VLBA對天鵝座X-1進行了6次觀測(每天一次)。利用新數據和檔案觀測數據,Miller-Jones等人細化了與X射線雙星的距離,發現它比之前估計的要遠,從而將系統黑洞的推斷質量提高到了21M☉。

動畫顯示了天鵝座X-1系統,由一個黑洞與一顆巨星組成的軌道。最近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發現,該系統的距離比之前認為的要遠20%,這意味著該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1倍,是有史以來在不使用引力波的情況下探測到的最巨大的恒星質量黑洞。

新的測量結果確定天鵝座X-1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規模的電磁探測恒星質量黑洞。根據作者的說法,要想在銀河系中存在如此巨大的黑洞,在原恒星演化過程中通過恒星風損失的質量一定比目前模型預測的要低。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52.html

阿貝爾2256:“星系大混戰”的遺跡

圖中所示的為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紅色的部分為波長較長的射電波,藍色部分為波長較短的射電波

據騰訊太空(羅輯/編譯):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星系圖像,顯示了這片宇宙空間內爆發的“星系撞車”事故,多個星系在“狹小”的空間中相互碰撞、融合。科學家將這個天體集群命名為阿貝爾2256,距離我們大約8億光年,跨度達到400萬光年,相當于40個銀河系的直徑。科學家使用了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楊斯基G甚大陣對阿貝爾2256進行觀測,內部包含著百個星系,因此這是名副其實的“星系遺址”。

在本次觀測中,科學家使用了卡爾-楊斯基G甚大陣的一個新的功能,可形成一幅真彩射電圖像,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宇宙天體的行為。圖中所示的就是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紅色的部分為波長較長的射電波,藍色部分為波長較短的射電波,疊加后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示的情景。本圖覆蓋的天區面積相當于一個滿月大小,內部包含了多個超新星爆發的遺跡、充滿各種宇宙射線的恒星形成區,其中還有一些射電星系,其中央擁有大質量黑洞,迸射出等離子體流。

根據射電望遠鏡陣的埃里克博士介紹:阿貝爾2256的特點是充滿了相互碰撞的星系,擁有各種非常吸引人的天體,其中許多物質流的起源我們仍然不清楚。阿貝爾2256絕對是一個射電星系集群,而且它們還不斷進行碰撞合并,形成了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因此這里也被稱為“大遺跡”,其形成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迷。

參與本次觀測的射電望遠鏡為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楊斯基G甚大陣,海拔高度大約為6970英尺,即2125米,由27座獨立碟形天線組成,每座陣面直徑為2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陣之一。27做天線呈Y字形分布,可對遙遠宇宙天體進行觀測,該望遠鏡屬于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5961.html

阿波羅17號宇航員帶回的樣品分析研究獲得月球表面隕石撞擊更加精確的時間序列

用于此項研究的月表沖擊熔融碎屑巖樣品(編號73217)正交偏光透射顯微照片。樣品由阿波羅17號宇航員取自月表一處山丘滑坡區域。圖像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種不同的礦物與碎屑物混雜在熔融巖漿物質中。

據新浪科技(晨風):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道,自從美國宇航員從月球帶回最后一批月球巖石樣品至今已經過去了40多年了。自那以后這些樣品接受了比一般的地質學樣品全面和深入的多的各種測試。一個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領銜的團隊近期通過創造性的運用激光微探針技術對阿波羅17號宇航員們帶回的樣品進行分析,獲得了月球表面隕石撞擊更加精確的時間序列。

隕石坑是塑造太陽系行星體固態表面最為普遍的地質過程之一。月球表面滿目瘡痍的撞擊坑地貌記錄著當年曾經延續了整個太陽系歷史的隕星撞擊事件。科學家們對于建立月面撞擊坑的絕對年齡表尤其感興趣,這是因為月球是理解地球早期隕星撞擊歷史的重要媒介,在地球上,早期的撞擊坑早已被活躍的地質活動和侵蝕作用抹平消失。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早期太陽系內撞擊事件的普遍性,我們可以經由對月球表面撞擊歷史的研究來幫助推算其他內太陽系天體的表面年齡。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第18組實驗室”(Group18Laboratorie)由基普·霍吉斯(KipHodges)教授領銜,他們運用一種加裝在高靈敏度質譜儀上的紫外激光微探針對阿波羅-17號返回樣品中的氬同位素成分進行了分析。利用激光微探針測試40Ar/39Ar同位素的方法此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地質學樣品的地球化學定年,其中包括一些結構非常復雜的樣品,但這還是這種方法第一次被用于對阿波羅計劃取回的月巖樣品進行分析。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此次所分析的樣品是一類稱稱作“撞擊熔融角礫巖”的巖石類型,簡單來說這是一類由熔融玻璃,淹死碎屑以及礦物晶體碎粒混合膠結而成的巖石,其形成于隕星對月球表面的撞擊熔融。

當一顆隕星撞擊天體固體表面,將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會以沖擊加熱的方式被釋放出來并造成目標巖體的熔融。這種極端環境條件將造成某些同位素定年體系被“重置”,尤其是那些在遭受撞擊的過程中發生了沖擊熔融的礦物類型。因此,科學家們在確定月球表面隕擊坑的絕對年齡時的做法一般就是用同位素地球化學的方法對目標巖石中受到沖擊加熱并達到熔點,并在那之后重新凝結的礦物成分進行分析,這樣得到的同位素定年結果就是撞擊事件發生的時間。

然而,月球巖石很多在數十億年的歷史中都曾經遭受了不止一次的嚴重裝置事件,在這一過程中其同位素體系被多次重置。這就讓同位素定年變得復雜而棘手。

一般的經驗認為,月球表面最大的撞擊坑應當是最大部分撞擊熔融物質的來源,因此幾乎所有接受定年測定的樣品都必定與那些規模最大的撞擊坑有所關聯。

的確,有數量巨大的撞擊熔融物質是由形成撞擊盆地規模的大型撞擊事件的產物,但近期由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拍攝的圖像確認,即便是直徑僅有100米量級的小型隕擊坑同樣也會產生撞擊熔融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月12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雜志上報告了這項成果。

論文第一作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測學院研究生卡梅倫·默瑟(CameronMercer)表示:“我們分析的樣品之一,編號77115,僅僅記錄下了一次撞擊事件,它可能與形成盆地的大型撞擊事件有關,也可能無關。相比之下,我們發現另一塊樣品,編號73217則保存有至少3次撞擊事件的記錄,事件跨度達數億年之久。并非所有這些都能夠與形成盆地的撞擊事件聯系起來。”

樣品77115是由宇航員尤金·塞爾南(EugeneCernan)和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Schmitt)在他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月面行走時在第7采樣點采集的,其中記錄了單一的一次撞擊事件,其發生時間是在大約38.3億年前。而樣品73217則是在第二次月面行走期間由宇航員在第三采樣點采集的,其中記錄著至少有3次獨立的撞擊事件,發生的時間則是介于38.1億年至32.7億年之間。這項成果表明,一塊小小的樣品中可以含有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跨度中多次撞擊熔融事件留下的記錄。

默瑟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在分析樣品時考慮其撞擊定年的重要意義,尤其是那些擁有復雜,多種來源物源的樣品。這一原則不僅適用于我們目前擁有的月球巖石額隕石收藏,同時也一樣適用于我們在將來開展的載人或無人探測太陽系天體行動中取回的樣品。”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19.html

阿波羅任務所采集的數據分析發現月球表面上曾發生過210次之前未曾探測到的月震

阿波羅任務所采集的數據分析發現月球表面上曾發生過210次之前未曾探測到的月震

阿波羅月面實驗裝置(ALSEP)由一系列科研儀器組成,宇航員在阿波羅11號之后的5次月球登陸任務中,都會將這些儀器放置在登陸地點。上圖顯示的是阿波羅16號的實驗裝置。ALSEP包括了多種地質學儀器,能在每次登陸地點的環境進行持續的探測,時間至少一年。雖然設計壽命只有一年(阿波羅17號的是兩年),但這些儀器最終工作了長達8年的時間。這些實驗最終在1977年9月30日由任務控制中心永久關閉。

據新浪科技(任天):根據對阿波羅任務所采集數據的分析,研究者發現月球表面上曾發生過210次之前未曾探測到的震動。該發現為進一步了解月球地質學提供了線索,并揭示了4種獨特的月震類型。

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特殊的算法程序獲得了這一發現,并稱接下來還有新的發現。“這一系統被設定為能識別出深層月震、撞擊和淺層月震,并且運行可靠。”研究者寫道。

阿波羅11號是第一艘在月球上著陸的太空飛船,在這次任務中,人類不僅在月球表面插上了美國國旗,而且把地震儀等設備帶了上去。從1969年歷史性地登陸月球開始,在1972年的4次任務中,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都在月球表面上放置了地震儀。直到這些儀器退役的1977年,它們還從月球上用無線電向地球發送回了月震數據。

接下來的多年時間里,科學家一直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他們鑒別出了1.3萬次獨立的震動,有些按里氏震級被記錄為5.5級——在地球上這一強度足以導致建筑物出現輕微損壞。

研究作者寫道:“算法顯示出探測罕見事件的能力,并能標記出之前未探測到的信號結構,而新的事件類型正是我們特別關注的。”研究者還指出,月震是目前地外天體上所記錄到的事件中唯一被證實的。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月震與地球的地震活動并不一樣,它們具有不同的成因。

面對阿波羅號的數據,研究團隊提出,在這里面是否還有一些另外的月球活動未被發現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BrigitteKnapmeyer-Endrun博士和她的團隊開發出一種獨特的算法,這種算法與語音識別程序類似。當把一次月球震動的數據輸入之后,以該算法為基礎的程序就能搜索新的數據,并識別出相似的模式。

研究人員在1972年數據的一個較小的子集中運行了該程序,對此前未分類事件中的50%以上進行了歸類,并發現有超過200個事件沒有被列入此前的月球事件目錄中。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程序可以在已有的數據中發現更多未曾被發現的事件,在“未來其他行星上進行地震學任務”時也會十分有用,包括NASA接下來將在火星上進行的“IsSight”任務。

月震有4種類型,第一種是深層月震,發生在表面以下約700公里,科學家認為是由于地球和太陽的潮汐重力而產生。第二種是隕石撞擊月球表面引起的振動。

第三種是熱量月震。在度過兩周時間的月球黑夜(以及極低的溫度)之后,陽光的重新照射會使月球脆弱的外殼出現膨脹,并最終發生爆裂。最后一種是淺層月震,發生在表面以下約20到30公里處。

前三種月震被認為比較溫和,只有第四種月震能夠出現里氏震級5.5級的震動。目前對淺層月震的成因還不明了。據NASA的介紹,阿波羅號的地震儀都放置在月球一側表面的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因此確切的GPS位置很難確定。

更重要的是,月球不像地球一樣具有活動的構造板塊。地殼外層分裂為厚厚的板塊,在流動的地幔上方移動。由于月球缺乏這樣的特征,科學家認為淺層月震可能來源于地球上無法見到的某些其他力量。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030.html

阿根廷出土或是全球第二大的3萬公斤巨型隕石4千年前隕石雨所留

阿根廷出土或是全球第二大的3萬公斤巨型隕石

發現于阿根廷北部城鎮甘塞多

工作人員協助挖掘

團隊會繼續研究當地的隕石

荷巴隕石于非洲出土

阿根廷北部城鎮甘塞多,上周六掘出一顆重約3萬公斤的巨型隕石,相信是4千年前一場隕石雨期間掉落。有估計它或成為全球第二大隕石,僅次于上世紀初在非洲納米比亞出土的隕石荷巴(Hoba)。

在四千多年前,位于火星與木星間小行星帶的一顆純鐵小行星飛撞向地球,形成金屬隕石雨。隕石散落于現在阿根廷查科省和圣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之間,大約320平方公里的地區。今次掘出的隕石,相信就是該期間掉落。初步量度顯示其重量逾3萬公斤,估值約6600萬至8000萬元人民幣。

目前全球最大的出土隕石,是于1920年由納米比亞一名農夫發現、重約6萬6千公斤的隕石荷巴,估計在8萬年前掉落地球。在1969年,阿根廷亦曾出土一顆重約3萬7千公斤的隕石,要有待專家再次量度,才能確定今次發掘的隕石是否屬全球第二大。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5946.html

阿根廷火流星劃破蒼穹呈極亮綠光兼橙色尾跡

有目擊者意外拍下今次罕見流星橫飛的一刻。

流星呈極亮綠光

流星有道橙色尾跡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周四晚出現一幕奇景,一顆呈綠光的流星于上空橫飛,其尾跡則呈橙色。有目擊者幸運地拍攝下該流星橫飛一刻的情況,只見它極為光亮,專家相信是一顆隕石于當日晚上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所流下的蹤影。

從該段僅10秒的短片中所見,流星飛越時流下的橙色尾跡頗長,其后消失于山林中。據指流星并無造成任何傷亡。縱然流星并非罕見,但若像今次這么光的流星則屬極少數。

參考資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5883.html

Tags:OHONASASAOHO幣是什么幣NAS價格NAS幣ASA幣ASA價格

Fil
ACS:世界著名大學排行榜_AAC

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創立于1861年。校訓:手腦并用,創造世界.

1900/1/1 0:00:00
USD:3.24比特幣,以太坊,FIL行情分析_USD價格比特幣中國官網聯系方式

短期分析 比特幣:短期壓力位在43550--44560刀區間,進去站不穩都先出波段,支撐位在42161區間,跌不破賺幣接貨。跌破,等41766-42000刀區間.

1900/1/1 0:00:00
比特幣:特斯拉Roadster在華開賣!可選裝Space X火箭加速套件,1.2秒破百_LAC

日前,我們從特斯拉官方獲悉,其旗下跑車Roadster在去年年底停止接單后重新開啟預訂,訂金依舊為33.20萬元,且需通過電匯付款。與此同時,美國市場也重新開啟預訂,訂金總額為5萬美元.

1900/1/1 0:00:00
UND:大反擊!A股、基金又上熱搜!消費基建大漲,人民幣升400點!知名券商首席:2900點附近就是今年的黃金坑_ENERGY Vault (NFTX)

中國基金報安曼 經歷了昨日股市的大跌,今日,央行罕見盤前發聲提振市場信心。4月26日,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當前金融市場情況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指出,我們關注到近期金融市場出現一些波動,主要受投資者.

1900/1/1 0:00:00
GALA:一周新聞|全國整形醫院醫生查詢系統已上線;美團布局醫美私域_GAL

上周醫美圈又悄悄地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呢?我們給大家匯總好了哦!跟著小編一起來回顧吧~北京海關:選擇醫美項目要關注設備安全風險據悉,近期海關部門連續查驗發現多批按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美容產品不合格.

1900/1/1 0:00:00
RMB:每日新聞播報(January 26)_GDPRMB價格

AwindpowerplantinDingxi,Gansuprovince.>Chinafulfillsgreengoalsin2021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LiuYoubin.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