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以太坊 買以太坊
Ctrl+D 買以太坊
ads
首頁 > XLM > Info

非小號:肖磊:中美商業競爭,美國輸不起,中國很難敗_FLOKIBASEDAI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作者:肖磊看市

公眾號:kanshi1314

事先說明一下,文章很長,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別過于嚴肅的看。

上一篇寫了一下國防科技的問題,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關于商業科技的問題,如果說國防科技的問題,其核心是國家層面的現實安全和戰略威懾,那么商業科技的衡量標準實際上是唯一的,那就是賺錢,但賺錢也存在一個非常寬泛的邏輯,單純意義上的賺錢,應該就是短期營利能力,其實賺錢更重要的一個邏輯是總體性和持續性,而總體性和持續性本身的保證是一系列的商業科技深層次競爭問題,比如工業化的階段、國家發展的周期和規模、市場經濟繁榮程度、文化、教育,以及企業家精神里面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夢想等等。

如果說商業科技是中美未來很長時間里,或者說永久性的競爭領域,那么討論商業科技的核心問題,就不是簡單具體的企業或技術的問題,因為決定這種競爭的,一定是真正的國家潛力和更加宏大的人類夢想。所以,這就要說到一個問題,到底是美國的潛力更大、美國的企業家更有夢想,還是中國的潛力更大,中國的企業家更有夢想呢?

可能很多人看到我這種提法,就覺得這不是在談具體問題,而是在務虛,但我想說的是,中美之間的競合問題,關乎著人類命運和具體的走向,因為中國有足夠的規模和歷史獨立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場空間,站在更長遠的角度,能夠孕育出新的標準和發展邏輯,這一點跟諸多國家的發展路徑是不同的,美國注定主導不了中國。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正在迅速發展的5G技術,如果按照美國的節奏,恐怕全球要進入5G時代,還得數十年,如果不是中國率先在5G領域崛起,全球對5G的普及成本,將會增加至少一倍,這就好比說如果不是中國自己掌握了高速鐵路技術,中國要想解決春運和中國鐵路客運的難題,恐怕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是巨大的,而且周期也會更長,更重要的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獲得廉價高鐵的可能性也將不復存在。

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理解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日本新干線1964年就建成了,但誰聽說過日本新干線普及了嗎?輸出到哪個發展中國家了?而2008年中國第一列高鐵京津城際開通至今,中國已經有接近4萬公里的高速鐵路,而且已經把高鐵建到了數個國家,包括俄羅斯、沙特、印尼、墨西哥、土耳其等等。時至今日,日本高鐵的造價依然是中國高鐵的兩倍還多。

我一直在說,遲滯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在削弱全人類的福利,但中國的不同在于,中國有足夠的能力走出獨立的科技發展道路。

為什么我要強調“獨立”二字呢?我這里所說的獨立,不是有別于西方的科技發展邏輯,而是另一種科技生存模式。全球現在有很多科技強國,比如以色列、日本等等,但以色列和日本雖然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科技產業,問題是其并沒有真正贏得科技的獨立模式,也就是說,類似以色列和日本等在商業科技領域,美國給其“設定”了上限。

什么意思呢?比如現在大家關心的芯片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有足夠的實力挑戰美國芯片行業,但美國商界和政界共同聯手,動用國家機器把日本給打趴下了,假設三十多年前日本在半導體領域完全獲勝,可能現在全球所處的市場就完全不同了,因為日本可以把芯片成本降得更低,應用會更廣,會更多的造福人類。

這就好比說,如果不是中國基建和中國制造,恐怕非洲很多地方現在連電都沒有,更不要說用上手機了。假設這次中國在芯片行業競爭失敗,毫不夸張的說,對人類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因為遲滯中國的發展,相當于是削弱了整個全球民眾的總體福利水平。

現在很多人都習慣了美國領導世界科技的樣子,但并不知道中國能做什么,其實我想說的是,按照美國的產業發展邏輯,中國如果去采用美國方案,很多時候將會適得其反。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還是交通的案例,美國其實最發達的是航空客運,鐵路主要是貨運,但這是有前提的,美國那么大的地方,一百多年前只有幾千萬人,而且早在一百年前汽車就已經普及,民眾的收入水平又高,這種背景下,美國人對高鐵沒有太多的需求,要想快就坐飛機,如果距離較短,就開車。

但中國完全不同,人口規模巨大,汽車普及率低,此前公路系統也不發達,而且主要是為了貨運。航空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價格貴,很多地方都沒有機場,高鐵成了這一階段解決中國民眾公共交通問題的唯一突破口。

那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我想問大家的是,單純從經濟發展方面,在這個地球上,大部分國家更像美國,還是更像中國,如果更像美國,那美國模式就足夠了,但如果更像中國,就需要中國模式。

這就好比說,很多發展中國家,想發展鐵路,美國會告訴這個國家的人,為什么不讓大家坐飛機呢?為什么不采用美國和西方的技術呢?這就好比說,不用中國手機,完全可以用蘋果啊,沒有飯吃,為何不吃肉?

我說這個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商業科技的終極意義,實際上就是要給社會提供性價比更好的產品,使其更多的人受益,而不僅僅是用來服務極少數人。

一百年前,正是由于美國福特汽車發明了流水線,把生產汽車的成本降低了超過80%,使得美國迅速的普及了汽車,然后拉動了整個消費市場,美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同樣,也正是由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這樣的廉價航空模式的發展,把坐飛機的成本降到了跟坐汽車類似,所以才刺激了美國的航空產業,以至于時至今日,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航空客運量卻超過中國接近一倍。

再比如美國的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也正是盡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商品價格,所以才改變了整個全球零售的形態,成了可以雇傭200萬人的超級企業,至今依然是美國商業的一張名片。如今美國的網絡零售巨頭亞馬遜,也都毫不隱晦的承認自己學的是另一個美國低價零售巨頭Costco的模式。

大家還不知道的是,蘋果手機一度邀請了前奢侈品品牌巴寶莉CEO阿倫茨擔任蘋果的零售主管,準備把蘋果手機打造成奢侈品,結果價格越來越貴,銷量大幅下滑,被中國品牌手機迅速占領市場,最后不得不辭職,蘋果又開始生產平價手機,才挽回了市場份額。

所以,中國對美國經濟的沖擊,什么國家安全之類的,只不過是借口,真正的邏輯在于,中國發展起來之后,美國突然發現,中國開始重新定義什么是流水線和低價,而這不是中國要跟美國惡意競爭,也不是中國不惜代價的搞生產,而是中國市場超大規模效應出現后自然而然的潛力釋放。當中國成為全球大部分產品的低成本生產基地的時候,中國出現小米等這種平價手機,出現拼多多這種更低價的網絡零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可以這樣說,此前美國遇到的所有對手,無論是市場規模層面的,還是科技層面的,其實都算不上真正的商業競爭對手,因為蘇聯沒有市場,德國、法國和日本等無法保持足夠的“獨立性”和規模效益,面對美國的打壓,最終只能屈從美國模式。

聲音 | 肖磊:黃金、比特幣、美元代表的是人類對各種永恒和變幻的無止境追求:財經專欄作家肖磊發文提到,據央行剛剛公布的數據,中國黃金儲備規模連續4個月上升,中國3月末黃金儲備6062萬盎司,較2月6026萬盎司增加了36萬盎司(11.2噸)。就在去年12月份之前,中國央行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增持黃金,那為什么突然連續四個月增持呢?除此之外,上周二,沉寂了將近一年的比特幣,突然出現了神秘買家,買入了2萬枚比特幣。另外,沙特威脅放棄美元結算的消息,看似見怪不怪,但一方面可以說明美國以強大的成本維持的美元貿易體系,其實并沒有獲得更多主權國家的最終認同。黃金、比特幣、美元,代表的不是一種存在形式,而是人類對各種永恒和變幻的無止境追求,看懂了這些,對財富和時局的認知,對周期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入。我們往往用最復雜的自我設計出來的框架,去解釋很多變化多端的事情,看上去價值無限,但實際上忽略了最簡單的底層操作原理。[2019/4/8]

曾經法國的基礎設備企業,日本的半導體,德國的金融業等等,都被美國絞殺,在美國眼里,法國你就好好搞你的奢侈品,德國你就好好造你的基礎設備,日本你就好好的搞精細化末端制造,你如果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系統或平臺,那是不允許的,你只能成為一個環節。

所以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前,全球不僅僅是外交等層面的單極世界,從商業和科技層面來說,也是單極化的。

在美國統治世界經濟的這幾十年里,為什么那么多國家無論如何發展經濟,都無法躋身發達國家俱樂部,都無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這里面當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從等層面,失去了自主性,國內企業一旦領先,就被美國絞殺;國內資本市場一旦發展壯大,其金融機構和貨幣市場就遭遇美國的瘋狂“抽血”,這是巧合嗎?不是。

在美國眼里,這些國家的國民過上一般的生活可以,這一點還得感謝美國的進口和不殺之恩,但要挑戰更大的商業、科技和金融利益,對不起,那你就是挑戰美國建立的分工和貿易規則,就是削弱美國的領導力,你最終就得按照美國的邏輯停滯在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層面,漢堡可樂管夠,“民主、自由”都有,但國家就是停滯不前了,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現狀。

如果你覺得這是陰謀論,那你就去重溫一下,美國是如何肢解法國基礎設備制造商阿爾斯通的,如何打擊日本芯片產業的,如何搞垮德意志銀行的等等。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法國在基礎設備領域有所突破,再配合法國獨立的國防政策,還會甘愿當美國的小弟嗎?

再如果,在基礎設備領域非常強的德國,如果金融領域再發展壯大,那美國還如何與其在重資產和大資本的制造業領域競爭?日本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三十多年前日本半導體產業就領先了美國,恐怕日本所征服的,就不僅僅是美國的游戲行業了。備注一下,游戲行業對處理器的要求更高。

所以,尋求獨立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說辭,而是需要真正的實力和意志,因為獨立發展所帶來的利益,是你根本就想象不到的。

為什么我要說,中國和歐盟,無論存在再大的分歧,未來也都會走向更緊密的關系,原因很簡單,所謂多極化的世界,不是有多少個國家或商業科技實體的存在,也不是有多少種技術的存在,而是有多少種獨立自主的發展方式。

關于獨立自主的發展方式的問題,以色列做不到,日本做不到,英語系國家更做不到,而俄羅斯所謂的一極,也僅僅是維持自身的地位,影響不了世界,只有中國和歐盟,將使得捍衛多極化世界,以及維護世界多樣性成為可能。

但歐盟想完全擺脫美國的壓制,唯一的機會就是中國的崛起。也就是說,中國是否能夠真正的成為世界的一極,本身就決定了世界能否走向多極化和能否捍衛多樣性的問題。

可能大家又要問了,歐盟為什么一定要擺脫美國呢,人家可是親兄弟,價值觀都一樣啊,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國家跟國家之間,能夠絕對意義上和諧相處或成為盟友,真正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價值觀一致,也不是種族和信仰一致,而是建立了從屬關系。

比如日本、沙特、以色列等等,為什么過去半個多世紀都能成為美國比較牢固的盟友呢,其實他們跟美國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信仰,日本是東方文化,沙特是伊斯蘭教,而以色列是猶太教,這些國家之所以跟美國“穩定”交好,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建立了實質意義上的從屬關系,而不是什么價值觀一致。

而歐盟里面,尤其是德國和法國,會跟美國建立實質意義上的從屬關系嗎?至少現在已經不會了,因為德國和法國等這個機會等了半個多世紀了。

英國之所以脫歐,也是不想跟歐盟建立從屬關系,你說英國和歐盟有深仇大恨嗎?當然沒有,你說英國和德國、法國價值觀相差很大嗎?也不是啊。為了給歐盟施壓,英國最近動作頻頻,剛剛跟日本等簽署了自貿協議,難道英國覺得自己跟日本之間有比跟歐盟更加相同的價值觀?

我可以這樣說,未來很長時間里,包括歐盟在內,如果想要有進一步的經濟增長,最優的選擇就是跟中國合作,這是歐盟想保持獨立發展的唯一選擇。我們暫不確定美國是否在衰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已經飽和,靠持續負債和加杠桿締造出來的對全球的購買力,最終肯定是無法維持的。1929年美國購買力劇減導致的大蕭條,直接導致了歐洲經濟的崩潰,三年后希特勒走上了歷史舞臺;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也間接引爆了2010年開始的歐洲債務危機,歐元差一點崩潰,歐盟差一點解體。

歐盟想要團結,想要不出問題,就必須得有經濟發展,大家團結在一起如果是為了更差的未來,那還有啥意義呢?如果歐盟找不到一個分散美國影響力的市場,意味著歐盟的發展也將飽和,將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這是對歐盟團結最直接的威脅。而按照歐盟的體量,要撐得起歐盟的胃口,只有中國。

我這里并不是說中國很重要,而是我們在理解商業科技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搞清楚中國的潛力,這是商業科技的邊界。

于是,我們就要提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即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如果不結合這個問題,商業科技的邏輯就沒有落腳點,因為我們無法從現有的市場當中找到答案。被英國人推崇的二戰國家英雄丘吉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比如中國人心中的正義這個東西,沒有足夠的歷史周期,就很難理解啥叫歷史正義。但正義這個東西作用是很大的,比如中國在一戰和二戰當中,都是受害者和最終的戰勝國,都站在了人類正義的一面,中國并不欠世界什么,中國的發展理直氣壯,中國的潛力也正來源于此。

現在很多人說,如果中國跟美國搞好關系,美國就不會封殺華為,就不會在芯片上面卡中國的脖子,但我想問的是,就算美國不在芯片上卡中國的脖子,中國就能自動獲得更高級的芯片技術嗎?中國科技就會更進步嗎?

聲音 | 肖磊:IEO的本質是發行有價證券 需要嚴格的監管體系監管:針對今日互金行業發文提醒警惕IEO一事,財經評論員肖磊表示,嚴格來說,IEO本身的屬性還是一種發行有價證券的行為,從監管的層面講,這個是需要嚴格的監管框架才能發行,所以如果在現有法律框架下,IEO確實是一種不在監管框架之下的法外行為,如果是針對國內的用戶,國內是有監管責任的,但目前的問題是IEO這種發行,大部分發行主體在國外,投資者也很少用現金進行購買,而是使用了比特幣等各類數字資產,這就無法定義其是否是一種公開募資行為,如果比特幣是一種政府認可的資產,這種行為就會直接遭遇監管的追責,但目前國內對比特幣的定義和交易都還處在一個十分模糊的階段,所以IEO正是在這種灰色地帶野蠻生長起來的,類似的數字貨幣發行方式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但如果規模擴大,參與人數增多,影響擴散較快,監管可能會有很多禁令或措施出臺。[2019/3/22]

同樣,美國在芯片問題上卡中國脖子,就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非正義選擇,這跟發動一場侵略戰爭沒有太大區別,因為都是借助自己先進的工具去威脅和搶劫對手。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中國要突破芯片技術,是正義的選擇,本質的目的是造福人類,這才是我們的動力之源,也就是說,無論美國卡不卡脖子,中國都應該攻克先進芯片技術,因為一旦中國可以自己造高端芯片的時候,整個全球芯片行業的成本就會大幅下滑,諸多的發展中國家民眾就能買得起更智能的手機,這些國家就能發展移動通訊市場,就可以繁榮網絡商業,就會倒逼其國家的政府去建設基礎設施。要知道中國很多的基礎設施,實際上是被網絡購物對物流和管理等的需求給倒逼出來的。

當然,現在市場只要提到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問題,總會迎來一種不屑,覺得跟現代文明是脫節的,是存在很多糟粕的,但我想說的是,不要把某些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就當成是中國文化本身。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今的蘋果手機,以及喬布斯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科技產業最頂級的設計理念,但喬布斯這種極簡和舒適自然的設計理念,真正的來源是日本的禪宗和道文化跟工業藝術的結合。

正是看到了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無意識設計”,以及索尼等的諸多產品,喬布斯才真正找到了方向。喬布斯把索尼創始人稻田昭夫視為人生的偶像,后來在諸多的公開場合都表示,希望稻盛昭夫看到自己的設計能為自己高興。日本的禪宗大師乙川弘文被喬布斯稱為自己的精神顧問。

其實日本的禪和道,真正的來源是中國,我這么說不是說找什么文化自信,而是想告訴大家,如果我們中國的現代工業和商業水平,無法達到某一個階段,無法經歷足夠的周期,那么中國真正的文化對工業和商業科技的支撐,是發揮不出來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很多文化的東西,反而到了日本發揮出了很多作用,原因就是日本比我們工業化早了一百年,現代商業的成熟度也領先數十年。

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繼承,也是殘缺的,比如,日本只學了中國“仁義“當中的“義”,而沒有學“仁”,所以日本一直以來只有武士道精神,等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武士道精神跟工業結合,自然就孕育出了軍國主義,因為沒有“仁”來約束。

很多人可能會說,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談仁義這種東西,其實無論是國家的競爭,還是商業競爭,最終的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讓人類更好的、持續的生活下去。這就好比說,英國早就進入現代政體了,但依然還保留著皇室,皇室讓更多英國人從心靈上有所寄托,是一種歷史的繼承,是文化產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跟英國、日本等都不同,中國屬于歷史宗教主義,歷史就是我們的“宗教”,這使得中國的文化,屬于人民,因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實際上就是屬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現在大家都覺得是非常大的手機產業,其實在中國市場手機產業單純的市場規模也還不到2500億元,那大家知道中國餐飲市場規模是多少嗎?去年是5.6萬億,其中中餐的規模是4.9萬億,還有很多是沒有納入到統計之內的,如果沒有悠長的中華文明,就孕育不出中餐如此之強的生存和競爭力。

那這意味著什么呢?比如美國孕育出來的漢堡薯條文化,是屬于快節奏餐飲,沒有人愿意拿著一個漢堡吃兩小時,但中國的火鍋一頓吃個兩小時很正常。這是不是說中國人在飲食上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呢,也許是,但這里面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早已學會了如何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安定的生活上,而不是搞擴張上面。

那這是不是說明中國人就不上進呢,也不是,因為無論在哪個國家,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很普通的,在中國,馬云只有一個,在美國,比爾蓋茨也只有一個。如果大部分人不是把普通的生活,花在吃火鍋、包餃子、打麻將、跳廣場舞、打太極、刷抖音上面,那就得尋找替代品,比如酗酒、吸、賭博等等。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美國盡管是全球經濟的霸主,但美國同樣也是世界上吸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人口只占到世界的5%,但消費占全球的60%。

現在美國一些政客,聲稱要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中國也需要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美國諸多的精英眼里,美國人可以在家酗酒、吸,這是自由,但不能刷抖音,因為抖音里面沒有傳遞出“自由、民主”,而且抖音靠大數據技術,你想看什么就給你推薦什么,完全是變相“害”美國人,影響美國人的價值觀,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很多人至今還把中國的一些真正的文化,當作是糟粕和“愚民”,那是因為由于中國并沒有出現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渡期,直接從農業社會跳躍到了工業時代,所以無論是哪個階層或群體,都還很難迅速的將諸多傳統文化元素跟工商業文明進行銜接和運用,現在出來的很多東西感覺就很生硬、搞笑,但請注意,來自文化的超級競賽才剛剛開始。

那文化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我繼續強調一下,正是由于一戰和二戰中國都是戰勝國,各大列強沒有任何理由瓜分中國,使得中國從整體上保持了完整性。大家再去看看一戰的戰敗國奧匈帝國,現在還有嗎?發動二戰的德國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再比如,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挑釁和侵略在前,我們反擊在后,我們明明是大勝,但我們依然無條件的撤回到了此前的實際控制線。

在西方歷史當中,兩個大國聯合起來欺負一個小國是很正常的,比如時至今日,美國還跟以色列在聯合起來欺負巴勒斯坦,這種事在中國文化當中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當年跟蘇聯鬧翻,其中被大家忽略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不同意跟蘇聯合起伙來給諸多蘇聯的小弟施壓,我們反而資助了很多懼怕蘇聯的小國,后來卻被一些人說成是中蘇在爭奪對共產社會的領導權。大家再想想過去幾十年,法國、英國、日本等等跟著美國在全球干了多少這種恃強凌弱的事就明白我在說啥了。

金色財經現場報道比特幣資深研究人士肖磊:比特幣是賺的上帝的錢:金色財經現場報道,在2018中國區塊鏈高峰論壇以“用什么姿態擁抱區塊鏈”的圓桌論壇上,比特幣資深研究人士肖磊表示,“比特幣從代碼創造到萬億市值,比特幣是賺的上帝的錢,區塊鏈行業不存在價值投資,是價值的轉移,價值的重新分配。[2018/5/20]

我想說的是,西方現在動不動就高舉價值觀,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就高人一等,但世界最需要警惕的反而應該是這種現象,這意味著,價值觀將成為一切問題的最終解釋權,明明是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欺人太甚,偏要說成是為了捍衛西方的價值觀。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中國文化不是虛幻的存在,是中國在諸多歷史性問題上,總能站在人類正確一面的保證。

那這些跟商業科技又有什么關系呢?這還得繼續往下扯。

我很想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比如吃薯條炸雞健康,還是吃餃子健康,我自己覺得吃餃子肯定比吃薯條炸雞要健康。我再問你,是打太極的人更容易長壽,還是打拳擊的人更容易長壽呢?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但按照科學的解釋,拳擊屬于有損身體的劇烈運動,而打太極肯定是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比如有一段時間,很多人不懂,硬是要把中國武術跟拳擊、格斗放到一起比較,其實跟拳擊、格斗一起比較,那比的是擊倒對方的能力,這個時候槍是最管用的,中國只需要在造槍的技術方面超過西方就可以了。

中國武術真正的優勢是強身健體,是一種比舞蹈還要美的表演形式,這種可持續的,又能強身健體,又能達到如此美觀的運動方式,是罕見的。李小龍把中國武術給帶偏了,但由于本身就學了格斗術等的李小龍,首先獲得了美國文化的認可,讓現在很多中國人覺得證明武術的意義就是擊倒對手,所以現在要糾正起來很難,但我更關注的是,各類武術表演什么時候會成為奧運會的一個項目,我覺得中國武術比西方人發明的體操好看多了。

所以,我認為,不要試圖去用證明西方喜歡或認可的方式,去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否則就變成了,只有再出一個李小龍,才能證明中國武術有價值的邏輯。

如果是打比賽,就要看機械的訓練,也就是看奧運會誰能拿金牌,中國在奧運會上也不止一次的拿到了拳擊等項目的金牌。而如果目的是為了擊倒對方,那就看誰更會創新工具,比如誰的飛機大炮更厲害。

除此之外,那就是什么東西能讓人活得更健康,這一點才是中國文化的強項,中國的武術歷來都是一種修煉,而不是尋求對抗,沒有對抗照樣可以抵達很高的修身境界,而西方在這方面的成長,必須是需要對抗的。但我已經說了,要對抗,那我們就比火箭大炮,就是我上一篇說的事情,有興趣的可以再去回看一下。

所以,愿意去包餃子,吃團圓飯的文化,跟吃漢堡的文化,本身就有歷史節奏的差別;而打太極和練拳擊的區別,一眼就能看出來誰是修煉自己,誰是要塑造攻擊性。

我這里對任何飲食文化和各種運動,都沒有任何偏見,我只是想舉例來說明不同文明的演化邏輯,而且全球化也使得西方人拿起了筷子,中國人吃起了漢堡,本身就是一個交融的過程。

在跟大家討論商業科技問題之前,說這么多看上去無關的事情,其實并不是我想跑題,而是想告訴大家,西方的文化和商業,實際上都是在快節奏和無時無刻的攻擊性背景下孕育出來的,而中國的文化是在反侵略和長時間的和平時期孕育出來的,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

也就是說,要搞清楚中國商業科技未來真正的持久支撐因素,其實更為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中國文化的底色。“快節奏”和“進攻性”有利于創新和擴張,但前提是外部要有足夠的空間,比如美國企業,擴張能力很強,但世界就這么大,你還能擴張到哪里呢?

最終大家的競爭,是生存的競爭,而不是擴張的競爭,因為更持久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擴張。兩者有什么區別呢,擴張對利潤的依賴更高,而生存對規模的依賴更強。英國發動了工業革命,但在工業革命啟動之后也就領先世界不到一百年,而后迅速就被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等超越,但你去看歷史上的中國,一旦領先世界,其持續時間就很長,假設如果沒有統一而規模巨大的體量,領先就是很短暫的,而這種尋求大統一的文化,中國延續了數千年,對中國商業的支撐,其實才剛剛開始。

美國領先世界已經很久了,但假設美國聯邦政府當年允許南方獨立,那世界上就沒有如今的美國,也就沒有了創下科技奇跡,幫助歐洲打贏二戰,帶領全球走向新繁榮期的美國,那將是人類巨大的損失。

因為道理很簡單,一旦南北分治,域外就有了干預的機會,法國支持北方,英國支持南方,然后長期的對峙和內耗,還怎么建立統一的大市場,還怎么高科技發展?還如何給全球做貢獻?就算一方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其持續影響力將不可同日而語,美國的北方最多就是一個大號的加拿大,而美國的南方也將是一個大號的墨西哥。

現在被大家聚焦的臺灣問題,看上去是軍事等問題,其實關系到未來更長時間的中國底層歷史文化的問題,同時也就關系到中國的商業發展問題,以及中國對世界做貢獻的問題。我這不是為了表明立場的生搬硬套,而是大統一文化,決定了中國很多問題的走向,這里面也包括商業。

所以這里再多說兩句關于臺灣的問題,我的理解是,臺灣跟大陸,不管簽了什么協議,只要臺灣不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就依然處在內戰階段,你不能說你有能力的時候,就天天搞偵察,就要反攻大陸,然后沒有能力了就說要“獨立”。

自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中國必須統一,臺灣要獲得“獨立”的唯一合法性就是戰勝大陸。這就好比當年美國南方要獨立,然后北方不同意,就打起來了,帶領北方重新統一南方的林肯,至今被美國人民視為再造美國的英雄。我想問的是,那個時候林肯征求過南方人民的想法嗎?再說了,蔣介石當年跑到臺灣,進行鐵腕統治,把臺灣當作反攻大陸的前進基地,將臺灣人民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下,征求過臺灣民眾的意見嗎?

假設中國允許臺灣“獨立”,意味著中國內戰的失敗,未來就不僅僅是面對失去臺灣的問題,,而是長期的被域外國家干預的問題,中國的外交、、軍事等成本,都將因為臺灣而持續的增長和消耗,跟美國的商業科技等競賽,就會變得不對等,毫不夸張的說,會直接關系到中國對世界做貢獻的大小。

所以統一臺灣,說的小一點,是對兩岸人民的長遠福祉考慮,說得大一點,就是為全球更大的經濟引擎考慮。

可能一些人又要問了,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世界都統一成一個國家才最好呢?其實也不是,因為內戰和侵略擴張有著本質的不同,內戰的目的是國家的統一和獨立自主,而侵略擴張的結果是毀滅另一個文明。蔡英文當局目前所做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在臺灣毀滅中華文明,恨不得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或日本的一個省。鄧小平當年說,統一臺灣不僅僅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志問題,如果臺灣不回歸,指不定哪天又被別人拿走了。

肖磊:區塊鏈牌照有可能是有意炒作:肖磊認為,目前從國家層面并不存在牌照一說,也沒有什么正式文件,未來也很難就區塊鏈專門發某種牌照,因為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業務形式。注冊區塊鏈相關的名字實際上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是很大,最主要還得看具體公司業務能力。[2018/5/14]

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未來什么時候會獲得統一,當下的任務應該是將臺灣納入到大陸的國防安全范圍之內,也就是說,不能讓臺灣成為國防安全方面的威脅或空白,這是無法容忍的。也就是說,要首先從防務層面覆蓋整個臺灣區域,至于所謂的,臺灣的經濟和資源等等,其實大陸真還沒有那么在意,現在主要都是臺灣賺大陸的錢,而不是大陸賺臺灣的錢,大陸對臺灣民眾好得讓我都羨慕。

好,為了解釋我對商業科技領域的看法,跟大家扯了這么多的閑話,真是不好意思,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開始說商業科技的問題。

面對美國,中國不是二戰后被美國馬歇爾計劃扶持的歐洲,也不是朝鮮戰爭期間被美國主動產業轉移的日本,更不是靠階段性全球化吹起來的亞洲四小龍。中國所有的發展機會,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但中國這種規模的國家,尤其是有獨立發展意志的國家,一旦出現穩定的和市場體系,其孕育出來的產業,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接得住的,我這不是說大話,早在十年前歐美就開始考慮將中國的產業鏈向東南亞和印度等轉移了,但十年后的今天,整個南亞都被整合到了中國產業鏈當中,最近印度要不是動用國家機器來強行切斷跟中國貿易往來,恐怕很多中國民眾還不知道中國產品在印度有如此之大的市場。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個問題依然需要從歷史當中尋找答案。

在西方有個著名的學者,致力于世界體系史、當代國際、經濟和社會運動的研究,是全球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這個人叫貢德·弗蘭克,他寫了一本書,叫《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弗蘭克在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數據,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中國一直是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一共有3.2萬噸的白銀流入中國,相當于大約10億兩。

大家應該知道16世紀的西班牙有多牛吧,英國直到1588年,才因為非常偶然的因素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而在西班牙稱霸全球的一個多世紀里,僅1567年到1644年,西班牙人為了購買中國商品,輸入中國的白銀就多達1.2萬噸,接近4億兩白銀,平均到這100年的時間,每年就是400萬兩,占到明朝平均年財政收入的20%。

也就是說,僅在明朝后期的100年里,光西班牙一個國家用來購買中國商品的白銀,每年就相當于整個明朝年財政收入的20%。請注意,類似的情況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前,持續了可不僅僅是100年,我剛才已經說了,按照弗蘭克的數據,是持續了約450年。

400年后的今天,世界霸主從西班牙變成了美國,但沒有改變的是,400年前的西班牙,每年用來購買中國商品的白銀占整個中國財政年收入的20%,而400年后的今天,世界霸主美國,每年用來購買中國商品的美元,也占到了中國整個財政年收入的15%。

如果按照世界歷史的發展邏輯,美國乃至世界,對中國商品的依賴不僅不會縮小,未來可能還會擴大,而且還將持續很長時間,這個時間也可能是以百年計的。

假設衡量商業科技是否具有競爭力的標準是誰能持續的賺對方的錢,那么中國已經存在很大的優勢了。芯片問題是高科技的問題,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芯片問題只不過是貿易問題當中很小的部分,這就好比當年的西班牙、英國等等,也都掌握了很多中國沒有的技術,但照樣跟中國是巨大的貿易逆差,這影響不了中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

現在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解釋中國芯片領域跟美國的差距,意思是如果美國就是要卡中國的脖子,中國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如果我們放在歷史當中來看,美國對中國芯片技術的封鎖,也只是歷史長河中一個極小的插曲。我這不是說芯片技術不重要,而是很多人還不了解技術這個東西的發展路徑。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我剛在文中提到的,中國為什么能在工業革命之前,保持接近500年的對全球貿易的順差,賺全球各國的金銀呢?原因是中國有絲綢、茶葉和瓷器等,那大家想想,為什么在那么長的時間里,中國的這些東西都有著無法替代的競爭力呢?尤其是瓷器,歐洲擁有制造瓷器的能力,足足比中國晚了一千年。在西方沒有制造瓷器的能力之前,中國的瓷器比今天的芯片值錢多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在1745年的時候,瑞典有一艘商船叫哥德堡號,這艘商船從中國滿載著700噸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從廣州運往瑞典,但不幸的是,該船在離瑞典港不遠的地方,觸礁沉沒。但由于靠近港口,有30%的貨物被打撈上岸,其中絲綢和茶葉由于海水侵蝕不能用了,能賣掉賺錢的只剩下瓷器。但就是這些只剩一點點的瓷器,在瑞典市場拍賣后,不僅支付了哥德堡號這次長達兩年中國貿易之行的全部成本,而且還讓股東們獲得了14%的利潤。有專家就測算,如果哥德堡號不沉,它的貨物價值估計為2.5億~2.7億瑞典銀幣,相當于瑞典當年一年的GDP。

要知道現在中國進口芯片的總額,也就是占中國GDP的1%。

****

現在很多人對中國歷史有種虛無感,覺得西方歷史才是人類文明和科技的“源泉”,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今被吹得不得了的芯片技術,包括光刻機技術,如果真要中國集中力量來搞,差距最多也就10年,而當年中國的瓷器等技術,領先西方至少一千年。

而且中國之所以在芯片上落后,不是中國搞不出來,而是每當中國要決心搞芯片等產業的時候,美國那邊馬上就解封、降價,各種離間計等等都上了。另外,由于中國在國防領域的芯片并不依賴于國外,而民用商業市場企業界一度被美國洗腦,說買不如租,搞技術不如做營銷,導致很長時間里,中國商界在半導體和很多核心軟件上面,基本上是沒有危機感的。

比如最近又要被美國卡脖子的EDA軟件,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在沒有EDA軟件用的情況下,國家動員了全國17個單位,200多個專家,聚集到北京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開發屬于自己的EDA,當時命名為熊貓系統,在1991年面世,在國外也是迅速走紅,還獲得了幾個國際大獎,可以說沖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但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瞬間解禁了對EDA軟件的封鎖,而且美國的EDA軟件公司,迅速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用低價迅速占領市場,然后大家一看,美國都解禁了,而且價格還超級便宜,系統又成熟,還用什么熊貓系統啊,于是熊貓系統就被廢了。

其實中國被美國忽悠的例子舉不勝舉,半導體等領域,就是被忽悠瘸了的最佳案例。其實這種狀況現實當中依然在上演,比如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就開放了自己的系統,美其名曰,是為了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如果中國不提早在這個領域布局,恐怕到時候也會面臨在面對跟微軟、安卓、蘋果系統一樣的尷尬處境。

區塊鏈行業資深觀察家肖磊:各項目方集中套現導致市場走熊:金色財經獨家,區塊鏈行業資深觀察家肖磊近日在接受金色財經采訪時就比特幣行情發表觀點稱,監管一直存在,目前主要還是市場自身的原因,此前過于火熱,導致市場被透支,尤其是比特幣期貨在美國上市后,華爾街開始介入割全球韭菜,很多圈內資深投資者和機構也沒有來得及獲利了結,深度被套。一方面華爾街抽走了數百億美金的盈利,市場窟窿難以彌補,另一方面新進資金缺乏,各項目方集中套現都成了市場走熊的原因。之后走勢會分化,一些幣會持續熊下去,直到團隊解散,價格歸零,因為本來就是空氣幣,但還有一些,會有很好的走勢,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創出新高。因此就算市場回暖,也很難再現半年前那種瘋狂走勢。[2018/3/17]

我要說的是,如果放在同等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瓷器技術所建立的壁壘,以及獲得的持續性商業利益,比美國技術主導的芯片等要強不知道多少倍。但瓷器給中國并沒有帶來更大的歷史跨越,就在中國制造出瓷器一千年后,歐洲獲得了制造瓷器的資源和技術,發展到今天,世界上最貴的瓷器,反而是歐洲人制造的,而不是中國,現在全球高端瓷器貿易市場,中國瓷器幾乎都絕跡了。同樣的道理,芯片產業也并沒有給美國帶來無盡的商業利益,為了維持優勢,美國甚至在透支自己最寶貴的商業信用,而且一旦中國獲得先進的芯片技術,恐怕就不是中國跟美國等競爭的問題,而是美國還有沒有機會競爭的問題。

400年前西班牙可以每年拿出數百萬兩的白銀購買中國的商品,原因是西班牙在美洲墨西哥等地發現了大量的銀礦,而后的世界霸主英國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于是就只能用大炮和搞鴉片貿易來平衡跟中國的貿易逆差。

到了現在的美國,看上去科技先進,但為了維持購買中國的商品,美國就必須要保證美元依然是世界貨幣,美國的金融平臺、互聯網系統、航空技術、芯片技術等,對中國要有絕對的優勢和吸引力,否則就只能靠強盜邏輯了,比如中興華為抖音等事件。

但問題在于,美國恰恰并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也就是沒有把給世界提供更可信平臺的邏輯推向極致,而是動不動就拿這些平臺來威脅各國,包括拿美元系統來制裁對手,拿軟件系統來扼殺競爭對手,強迫谷歌系統排除華,禁止向中國的各類企業等提供EDA軟件等等,其實這就相當于阿里巴巴拒絕商家在自己的平臺上開店一樣,其實就是逼迫大家要建自己的平臺。大家可以想一下,一個做平臺的,開始打擊一個做產品的,意味著什么呢?

所以,美國政府現在的舉動,我可以肯定的說,是在幫助中國,因為正是由于美國的這種行為,導致中國的企業界開始轉變原有的思路,開始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注重系統的搭建,注重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等等,而美國對中國企業界多年的洗腦算是白費了,我聽說連小米和聯想這樣的企業都開始注重研發了,你說我們還不感謝美國?

說到這里,很多同學可能納悶了,作者說了半天,也沒有說中國商業科技的優勢在哪?如何跟美國競爭的問題,依然是抱怨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其實我只想說一句,請繼續往下看。

我可以問問大家,有多少人真正去過類似中國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等,反正我去了這類市場之后,本來只是去逛逛,但等出來之后,每次都會買好幾樣東西,盡管這些東西可能只用到一兩次,但看到了之后總是想買。

我說這個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中國商品的競爭力,是多層次的,西方的商品沒有品牌是賣不出去的,而中國的很多商品幾乎可以沒有“品牌”,但照樣生存得很好。

中國由于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和歷史生活背景,中國在商業領域最大的競爭力是中國商品的多樣性。中國雖然造幾十億雙襪子,才能換來一架飛機,但中國造的襪子,不僅可以很便宜,還可以有幾百個種類,可以有幾十個賣點,使得中國產的襪子可以占據全球大部分襪子市場。

再拿吃的來說,就算你一天吃一種菜系,要吃完全部的中國菜系,可能也得一個月。這就是中國孕育出來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可能缺少標準化,但穿透力和持續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美國,一個企業倒了,一個產品可能就沒有了,但在中國,企業是流水的兵,而產品才是鐵打的營盤,這使得中國的總體商業成本反而偏低。只要你包的餃子好吃,隨便掛一個牌子,都會有人去吃,這就是中國。

中國的瓷器能夠在全球市場叱咤風云數百年,靠的不僅僅是燒制等技術,而是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對器皿的美感,對雕塑以及繪畫藝術的傳承。被諸多中國出土的各種青銅器征服的同學,就知道瓷器也只是一種傳承形式。

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中國的熊貓金幣,發行至今,在國際市場都是非常搶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其他國家的金幣,其圖案永遠是一樣的,比如加拿大的楓葉金幣,永遠就是一個楓葉,但中國的熊貓金幣,每年刻在上面的熊貓姿態都不一樣,而且每年都會邀請不同的大師雕刻熊貓。

所以,盡管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盡管發達國家在工業和現代商業領域已經布局完整,已經有了頂級品牌,各個行業都開發殆盡,但中國作為一個落后了兩百多年的國家,依然在建國70年后的今天,成為全球工業和現代商業領域奇跡般的存在。這對于很多研究世界商業文明的學者是很難理解的。

如果很多人還不能理解我在說什么,那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中國古代貿易史上,有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叫泉州。這個地方歷史上是很繁榮的,我就不具體說了,但泉州還有一個外號,叫“宗教博物館”,這個可能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那泉州為什么又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呢,原因是,如果你現在去泉州,在這個很小的地方,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游覽擁有數百、上千年歷史的佛教開元寺、道教玄妙觀、儒教孔廟、基督教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關帝廟、天后宮等等。

那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中國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經在制造和滿足不同文化、民族、信仰的人類商業需求,全球不同信仰的人都在中國做貿易,并長期居住,中國可以讓完全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處在一個城市,這就是中國多樣性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歷史來源。

中國現在不僅是工業品類齊全的國家,而且是世界小商品市場絕對的霸主。中國已經在制造屬于自己的商用飛機,但美國很難再有機會生產打火機了,也就是說,中國通過努力,是可以取代美國產業的,但美國很難取代中國的產業,原因很簡單,中國可以把打火機的生產成本,壓縮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競爭的程度,這就是中國看不見的競爭力。

現在美國逼著中國購買美國的農產品等等,從貿易邏輯上來說,跟當年英國鴉片戰爭期間,逼著讓中國人購買鴉片是一個道理。我的意思并不是說美國的農產品不好,而是這種行為,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那就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跟中國的貿易,已經陷入了數百年前,西班牙、英國等跟中國貿易同樣問題,而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中國造成的,幾百年前中國也沒有逼迫西班牙和英國等購買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而現在中國也并沒有逼迫美國購買中國的商品。

那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就能解決問題嗎?當然不能,因為中國商品的競爭力,科技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中國需要先進的科技,但更依賴于對科技的使用效率。

比如技術含量很高的產業里面,2018年全球通用航空飛機銷售額增長了1.8%,由202.01億美元增長到了205.64億美元。但大家知道嗎,2018年義烏市小商品市場實現交易額4523.5億元,這一數額是全球通用航空飛機年交易額的超過3倍,同比增長了8.9%,我還可以告訴大家,2019年義烏市小商品市場實現交易額4583.1億元,增長了12.0%。

當然,你硬要說,搞小商品的不如搞飛機的,那我也沒辦法,但我想說的是,就算中國掌握不了造飛機的技術,只要大家公平的按照商業分工邏輯來競爭,中國只造小商品,其創造財富和出口的能力都可以競爭得過造飛機的。

再拿芯片市場來說,去年中國進口了3040億美元的芯片,但中國機電市場出口額是1.5萬億美元。如果你一定要說賣芯片的就一定比賣機電產品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我也認同,但我還是要說,中國就算不造芯片,靠出口機電產品,也照樣可以賺來購買芯片的錢,而且還有更多的結余。

我這里不是說中國沒有必要搞高端科技,而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真的并不應該對中國實施科技封鎖,因為如果逼著中國自己搞研發,一旦有所突破,基本就沒有美國什么事了。

美國人要做的,恰恰是更多的對中國的開放,比如微軟、安卓、蘋果等等,實際上正是由于開放的平臺定位,使得中國失去了戒心,沒有人會覺得美國會利用這些平臺來打擊中國,所以中國才更加放心的使用。

美國嚴重高估了其所謂核心技術的影響力,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中國離開了法國的奢侈品,可能真還很難找到替代品,中國市場要打造出一個類似路易威登或香奈兒、愛馬仕等這樣的奢侈品品牌,難度真還很大,需要百年沉淀,但如果中國突然失去了微軟、安卓等,難道中國人就不用電腦和手機了?開什么玩笑,這就好比說沒了淘寶京東,中國人就不購物了?我可以肯定,淘寶要是關了,第二天就會出現幾百個淘寶類似的東西。

我這里不是說輕視微軟和安卓等的技術,而是人類一旦進入了某個已經達成技術共識的時代,打造工具就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這就好比說,就算現在日本、德國、美國等所有外國汽車品牌都退出中國,中國依然會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只不過是買紅旗,還是買吉利、比亞迪等等的問題。

再說,中國的科技領域也并沒有停滯,中國在科技領域已經有了自我生長的能力,這比科技本身重要得多。

十一

幾個月前,特朗普說,中國的殲20戰機是盜版美國的F22,其實我覺得美國說一說民營科技也就算了,如果F22那么容易被盜版,美國的霸權恐怕早就結束了。還有很多同學跟我留言,口氣跟美國政客是一樣一樣的,覺得中國很多科技真的是依靠盜版得來的,理由就如同特朗普認為中國盜版F22是因為殲20跟其長得很像一樣。

很多人對中國的發展不理解的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讀書少,導致見得再多,也只能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就拿殲20和F22來說,假設現在還有一些國家要造類似的五代隱身戰機,就算沒有任何參考,按照空氣動力學和材料學等基礎科學原理,造出來之后,也會跟殲20和F22等非常相似。

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當中國有了頂級風洞,有了先進的航電系統,有了飛機隱身材料,有了強大的計算機模擬計算能力的時候,造出來的飛機,跟同樣擁有這些技術的美國,大概率是相似的,因為只有這樣的造型,才符合風洞、隱身等實驗的參數。這就好比無論是哪個國家,要發展350公里以上的高鐵,就算不參考任何國家的技術,一旦造出來,形狀一定是子彈頭樣子,否則就不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這跟盜版有關系嗎?

中國能夠造出殲20,背后是中國已經有了足夠成熟和先進的實驗室,足夠多的人才和工業基礎。中國去年下水的軍艦噸位相當于全球軍艦噸位的總和,不到一年時間連續服役055大驅、075兩棲攻擊艦等,而且目前同時開工了兩艘電磁彈射航母,難道是因為中國的模仿能力提高了?這是整個中國的科技基礎設施,以及國家實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自然性爆發,是擋不住的。

我再問你,你最近幾十年聽說過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嗎?難道是西方的社會制度不適合出這樣的科學家了?但人類的科技為什么比牛頓和愛因斯坦那個年代發展得還要快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個僅僅只靠寫一個公式,就能搞出一個大科技項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科技創新領域,最容易摘的果子已經都被摘完了,未來的國家創新,不僅需要德才兼備的科學人才,更需要有建設硬件的實力和決心。

比如中國通過20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天眼FAST,未來如果全球科學家要在這一方面獲得更大的突破,就必須得借助這個設備,也就是說這個設備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一領域科學發現的程度。

四十年前,如果中國要做DNA檢測,還得將樣本送到國外,但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國可以在一周之內,給一個一千萬人口的城市做新冠核酸DNA和RNA的檢測。這背后不僅僅是動員能力,更多的是制造業和硬件設備的支撐。

既然商業科技最終的目的是賺錢,那就存在技術的交易,就算我們不主動購買,也會有賣家找上門。前一陣曹德旺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個現象,曹德旺說,“以前我們要買他們先進的技術,他們是堅決不賣的,現在排著隊來賣給我們。這是很大的轉變。因為大家都知道最完整的工業鏈在我們這里。”其實說白了,就是只有中國能出得起價,而最根本的邏輯是,只有中國能把諸多的技術真正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

我跟大家說這些,主要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當中國明白什么東西對自己重要的時候,發展和突破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的凝聚力和意志,根本不需要宗教或塑造一個外部的敵人來加持,中國的領導人不需要泡到恒河祈禱,更不需要手舉圣經宣誓信仰,中國現在的發展主導思想是西方人發明的,中國人早就西裝革履了,盡管旗袍和唐裝都很好看,但我們不會拿這些東西來凝聚民族的共同意識,因為只有共同意識極其缺乏的民族,才需要抓住每一個標簽來喚醒共同感,而中國這種東西太多了,不會因為都穿上了西裝,就忘記了共同的歷史,也不會因為信了不同的宗教,就失去了對中華文明的認同。

十二

正是由于中國發展太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的規劃和投入,以及正在建設的各類實驗室和研究機構。比如今年年底竣工的國家量子實驗室一期,就是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這一實驗室總共規劃五期,總投資規模達到千億。

幾年前竣工的四川錦屏山暗物質研究實驗室,建在地下2400米深入,美國最先進暗物質研究中心也只有1500米深,錦屏山暗物質研究實驗室其宇宙射線通量是地面水平的億分之一,是目前國際上宇宙射線通量最小的地下前沿物理實驗室,除了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已吸引多個國際團隊到錦屏山破解暗物質,乃至中微子物理、核天體物理和深地巖石力學相關的前沿科學。

中國正在建設和籌備建設的面對新時代教育和科技類大學就有數十所,比如中國核工業大學、雄安大學、廣州交通大學、佛山理工大學、深圳技術大學、中國康復大學、中國能源大學、無錫技術大學、潮汕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中法航空大學等等。

至于科學領域的多手段博弈和競爭花絮,中國算是最守規矩的了。我這里跟大家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締造了諸多奢侈品的法國,另一個是現在的美國。我先說一下法國,法國被認為是創造了很多奢侈品的地方,而創造奢侈品應該是商業的最高境界了,所以在大家的印象里,法國一定是有什么過人之處。

我這里說兩個真實故事,一個是關于鏡子。我們現在覺得鏡子這個東西很平常,尤其是中國,早就有了銅鏡,但對于西方來說,比如路易十四那個年代,鏡子是絕對的高附加值奢侈品。當時鏡子的制造技術掌握在威尼斯人手里,而威尼斯有非常嚴格的法律來限制鏡子技術的外流,為了獲得制造鏡子的技術,路易十四不惜動用國家力量發動了間諜戰。其中就有直接把威尼斯工匠偷運到法國,然后幫其蓋房娶妻等例子。而路易十四獲得鏡子制造技術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用鏡子裝扮凡爾賽宮,炫耀其華麗程度。

另一個是關于法國香水。其實三百年前的巴黎,糞便、垃圾、工業廢水都排到了塞納河,更要命的是,市民喝的水也是靠塞納河。由于衛生條件太差,一旦出現疾病流行,整個巴黎就很慘了,比如當瘟疫流行,很快就會通過塞納河傳播,市民迷信洗澡會讓黑死病從皮膚鉆進身體,很多人一生不洗澡,這種背景下,巴黎人身上臭,并且環境極差帶來的空氣也十分難聞,很多有錢人就用香水來掩蓋臭味,導致巴黎意外成了香水的故鄉,如今全世界最頂級的香水,依然來自法國。

法國諸多奢侈品品牌,都是在十九世紀中期建立的,因為那個時候受到工業革命的沖擊,人們進入到了新的消費時代,愛馬仕本來是生產馬具的,后來由于汽車的發展,馬具產業凋敝,而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權運動興起,女性開始走出家庭,愛馬仕就開始為女性生產皮包,這成就了如今的愛馬仕;跟愛馬仕同一時代誕生的路易威登,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火車鐵路發展迅速,很多人開始了鐵路旅行,而旅行就得有行李箱,路易威登當時就是幫助有錢人打包行李箱的,正是受此啟發,路易威登從重新設計旅行箱起步,最終做到了如今的奢侈品巨頭。

如果沒有歐洲女性的解放,沒有火車旅行,恐怕也就沒有現在的愛馬仕和路易威登。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沒必要對西方的品牌過于崇拜,哪怕是頂級的奢侈品牌,只不過是時代的產物而已,我們更應該抓住屬于自己的時代。

很多人對發達國家的理解,基本都停留在商業和輿論的洗腦階段,就連我們旁邊的日本,很多人都崇拜得不得了,我覺得每個國家都有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這無可厚非,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了解自己,同時要深刻的了解對方,才能找到我們應該學習什么,以及怎么學的問題。

如果簡單的來比較,把韓國和日本放到一起,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學習的是韓國,而不是日本。我以前說過,韓國是近百年來唯一一個人口規模超過5000萬,而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經濟體,要知道這個俱樂部被G7壟斷了至少一百年,韓國是唯一一個打破這一壟斷的規模性國家。

那韓國憑什么呢?我只告訴大家兩件事,一個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也未能幸免,當韓國資不抵債,金融市場面臨崩潰的時候,韓國民眾出現了捐金救國的故事,短短兩個月,韓國民眾就捐出了226噸的黃金,這相當于當時韓國國家黃金儲備的超過十倍,正是由于韓國民眾捐出來的黃金,韓國政府拿黃金償還了外債,使得韓國抵抗住了本幣貶值的風險,沒有被華爾街“收割”,從而走出了危機。另一件事情是,韓國人瘋狂的支持國產品牌的現象,這個我估計很多人都深有體會,為什么韓國大街上都跑的是現代汽車,韓國人用的都是三星等等,我相信去過韓國的同學都會深有感觸。

時至今日,韓國有很多行為中國人是很反感的,比如韓國把很多源自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都注冊成了韓國的專利,都說成是韓國人發明的。這使得不只是中國人,還有很多西方人也經常諷刺韓國,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大家可以想想,韓國這樣一個資源匱乏,沒有什么基礎的國家,想要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從科技等等層面跟發達國家競爭,尤其是跟旁邊的日本競爭,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韓國人需要無時無刻的爭取,樹立自信,這里面也包括文化遺產和各種知識產權,有時候動作就變形了。

凡是有競爭的地方,韓國都不會放過,比如體育,韓國也是一支勁旅,奧運會金牌數量跟日本、法國等差不了多少,高于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巴西等等,再比如足球,中國都被韓國踢得得了恐韓癥。韓國的電影也占有一定國際市場,越來越享有聲譽。同時,在死磕日本關于慰安婦等問題上,韓國堅持了很多年,被日本各種制裁和施壓,也都沒有任何讓步,最近直接在公園弄了一個安倍的下跪雕塑。

我這里不是為了吹韓國,更不是說真的要學習韓國,而是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當每個人在脫口而出的評價一個國家,或者評價一種模式的時候,首先要明白這個國家所走過的歷史,所創造的成績,所面對的外部環境,而不是單純的說誰比誰強。

美國現在依然熱衷于制造各種地緣沖突,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商業科技利益。

地緣的沖突,不僅僅是一種消耗,還可能成為美國獲取更大利益的方式,二戰期間黃金大量流入美國,英國大量的向美國借錢,并低價拋售優質資產,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對大英帝國的主導權,這給二戰后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提供了決定性機會。

但還有一點更重要,二戰期間,美國還迫使英國轉讓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其中就包括雷達、飛機、造船等等行業的核心技術。當時如果沒有英國羅羅公司提供的梅林發動機,美國的P-51野馬戰斗機就很難具有優勢。而美國首個噴氣飛機P80用的也是英國的發動機。美國還以英國防御能力太弱,本土已經不安全等為理由,把英國的原子彈研究項目和團隊搬到了美國,并入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同時美國要求,為了應對戰爭的不確定性,也要求加拿大對原子彈的研究并入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這直接加速了美國原子彈的研發進程,成了全球第一個爆炸原子彈的國家,可以說改變了世界格局。

中國一旦在這一輪跟美國的地緣對抗過程當中遭遇失敗,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或多少GDP,而是將失去子孫后代的發展機會,很多積累起來的核心人才和技術,都很可能會被美國收編,逐步轉移至美國。

要知道蘇聯解體之后,美國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低價購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產品,并成規模的挖走了蘇聯的工程師。據不完全統計,在蘇聯解體后的3年時間里,美國只花了6987萬美元,就挖來了2.95萬名蘇聯工程師,僅1992年,就有3198名俄羅斯工程師定居美國。后來美國在增強玻璃纖維與金屬加強技術,以及高溫合金、先進材料等方面的突破,基本上都源于蘇聯工程師的加盟。

美國是一個高度技術化的國家,對技術的獲取和控制是沒有任何底線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最近新華社發的一篇文章,名字叫“魔鬼交易”,里面揭露了美國當年以豁免731部隊成員戰爭責任為條件,獲得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細菌戰等大量數據資料,使731部隊成員逃脫東京大審判的歷史事實。

所以,最后我只想說一句,決定商業科技的邏輯,從來就不在商業科技領域。

文/肖磊

重要通知:

本次直播基本沒有廢話,醞釀了好幾個月,總計接近一個半小時,從判斷趨勢到分析行業,都給大家闡述了全新的思考邏輯,希望能給關注投資市場的同學帶來一些新的啟發。投資最重要的兩點,一個是判斷大趨勢和大方向,另一個是分析具體行業,數字經濟是大趨勢和大利益,而行業和垂直領域本身也需要更深入的挖掘。還沒有聽的盡快去聽一下回放。

掃圖片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收聽

本文來源于非小號媒體平臺:

肖磊

現已在非小號資訊平臺發布25篇作品,

非小號開放平臺歡迎幣圈作者入駐

入駐指南:

/apply_guide/

本文網址:

/news/9558662.html

免責聲明:

1.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非小號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

幣安為何推出第三條鏈?這對BNB意味著什么?

Tags:比特幣區塊鏈EDA非小號比特幣鉆石還會到50元一個嗎區塊鏈dapp開發一個多少錢FLOKIBASEDAI非小號下載

XLM
AYS:Tony Sheng:簡述流動性與吞吐量在加密貨幣不同場景的重要性_區塊鏈

簡述流動性與吞吐量因素在加密貨幣游戲、交易、投機與投資場景的重要性。原文標題:《流動性和吞吐量在加密貨幣的用例》撰文:TonySheng,知名區塊鏈博主,關注區塊鏈產品開發、加密貨幣市場發展趨勢.

1900/1/1 0:00:00
ETH:幣姥爺:多數人依舊認為比特幣是騙局_Fortune

今天的封面是《盛開的果園和白楊》,文森特·梵高這個位置,雨神提示還不急著出。看得出來,昨天大餅新高后很多人都挺開心的,當然也有不少人在迫切的問我,能不能加滿倉位,盡管部分人都已經7-8成倉位了.

1900/1/1 0:00:00
區塊鏈:亞洲區塊鏈速覽:Libra 最初一籃子貨幣無人民幣,幣安美國首批支持幣種無 BNB_COI

GlobalCoinResearch每周發布兩次亞洲區塊鏈市場新聞Newsletter,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亞洲區塊鏈市場及技術的投研公司.

1900/1/1 0:00:00
EFI:大盤步入階段性低谷,幣安 DeFi 新玩法能否力挽狂瀾_abel幣官方下載

正如我們之前所判斷的,隨著DeFi項目開始“擠泡沫”,市場即將邁入階段性的低谷。自9月2日至今,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出現日線“六連跌”,以太坊從最高488U跌至最低308U,跌幅超40%,而一.

1900/1/1 0:00:00
TOKEN:肖風:區塊鏈是全球數字化遷徙的信任機制_ATOM幣官網

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認為,2020年之后的全球化是數字化遷徙,而區塊鏈是數字化遷徙的信任機制.

1900/1/1 0:00:00
MONO:獲李開復等人天使投資的墨群區塊鏈發布在即,實現 Monoxide 論文第一階段_Bumono Network

墨群團隊在國際頂級會議NSDI2019上發表Monoxide論文,如今將要發布該論文的第一個實現版本:墨群區塊鏈.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