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深圳很多企業納稅不用再排長隊,可以在網上一鍵查詢、一鍵申報、一鍵繳款,全程只要十幾秒。這得益于深圳稅務近年來的數字化轉型。從“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深圳做了哪些探索?為納稅人帶來哪些便利?
納稅服務格式化、無差別化,辦稅流程繁瑣復雜,“以人管戶”難監管,稅務稽查相對粗放,執法側重事后打擊……這些一直是稅務工作中的“老大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深圳市稅務局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稅務“深圳版”。
“傳統的征管模式已經不是管理效率高不高的問題,而是根本管不住。”深圳市稅務局副局長李偉說,深圳有382萬戶納稅人,總共5000多名稅務干部,疊加的人均工作量與其他地區相比,可達20倍以上。深圳經濟具有高速發展、活躍且業態豐富的特點,使得傳統征管呈現質量不高、效率不高的局面。“數字化轉型之前,我們稅務局下轄的印刷廠每年約有1.1億元的營業額。轉型后大量業務可在線上辦理,紙質發票等業務大幅下降,現在一年營收只有1000萬元左右,把自家印刷廠快干‘倒閉’了。”李偉笑著說。
這一變化恰好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了深圳稅務數字化轉型的實效。如今,深圳稅務局形成了以電子稅務局“網上辦”為主、@深稅“掌上辦”協同、稅企直連“定制辦”補充的“三位一體”數字化網上辦稅體系,同時深入推進智能審批、智慧稽查等服務,服務效率達到新高度,辦事體驗迎來新提升。
“以數治稅”模式是如何在深圳實現的?智能化改造后為納稅人帶來哪些便利?數字化轉型又如何控風險增效能?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深圳相關單位和企業進行調查。
區塊鏈共治質效雙升
一直以來,納稅人排長隊,辦稅程序繁瑣、重復或多頭報送涉稅資料等問題困擾著稅務部門和納稅人。如何通過科技賦能解決“痛點”?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讓稅務服務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聰明”。
區塊鏈技術作為有著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點的新型技術工具,恰好契合稅務應用需求。2018年,深圳稅務與騰訊公司開啟“區塊鏈+稅務”的首次實踐,率先上線了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并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經濟日報:加快區塊鏈等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推廣應用:10月23日,經濟日報刊文“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文章表示,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平臺的連接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加快區塊鏈應用探索,引導平臺企業布局區塊鏈技術,促進分布式合約在平臺中的應用,支持數字化模型和工業APP的流轉,基于區塊鏈技術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平臺聯盟鏈,推動平臺間互聯互通。[2020/10/23]
相較于傳統發票,區塊鏈電子發票將發票的開具、流轉、報銷、申報全流程上鏈,每一張發票都可查、可驗、可信、可追溯、可管控,解決了發票流轉過程中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問題。發票管理數字化,實現了納稅人生產經營“天賦開票權”,使虛開和騙稅再無生存空間,降低用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和涉稅風險,也為納稅人帶來諸多實惠。
“以前開紙質發票,開票和遞送過程鏈條長、周期長,最長的時候消費者要半個月才能拿到票,用戶體驗很不好。”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曉明說,博士眼鏡目前在深圳的納稅主體都使用上了區塊鏈發票。“不需要預先領用,開票金額不受限制,報稅前不需要抄報稅操作,也沒有硬件費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深圳市區塊鏈發票系統已對接22個開票服務商及14個報銷平臺,共開出區塊鏈電子發票6600萬張,總開票金額達920億元,實現了消費即開票的業務需求,為“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的轉變打下基礎。
區塊鏈應用的觸角還伸向了更多政務管理層面。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稅務局、深圳市局、深圳海關、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聯合開發的“深圳四部門信息情報交換平臺”上線,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起查詢數據列表,信息情報數據實現“鏈上交互”,可自動查詢、自動比對、自動處理,有助于推進部門間數據的共同維護和利用,聯合開展監控分析和預警應對,增強監管的實時性、精準性,從而提升聯合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經濟日報:區塊鏈等正在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6月12日,經濟日報刊文“筑牢新基建底座 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文章表示,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正在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突破供需物理限制、產業行業邊界,優化配置要素資源,有效拓展數據應用的廣度和深度。[2020/6/12]
“這些數據也有助于我們進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本身是個大海撈針的過程,有了大數據的支撐,篩查起來會容易很多。”深圳市稅務局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局長鄭年華說,用現代科技手段改變手工管理的模式和習慣,提高管理效能,正是稅收管理區塊鏈生態的意義所在。
“以前我們與、海關、央行等部門交換信息,需要來回跑動,現在通過新平臺就能和這些部門共享信息。”深圳市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李榮輝介紹,2020年1月,深圳推出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臺,依托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實時存儲”功能,推動多部門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為信息交互傳遞提供了更加準確、高效、安全的渠道。此外,區塊鏈稅務數字錢包、非稅收入信息共享和繳費人權益實時到賬(區塊鏈)等信息共享平臺,整合升級成稅務鏈,確保部門間信息交換的真實、準確、安全,實現任務流的追溯。
“過去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信息傳遞不及時、數據對接不精確的問題長期存在,致使納稅人體驗感差,征納雙方無法產生互信感,更造成國家稅款流失。”李偉表示,區塊鏈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傳輸壁壘,實現政務信息跨部門共享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拓展了稅收共治格局。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以前手工辦稅,高額數據逐項比對、逐欄填報非常折磨人。”張曉明回憶起以前傳統的納稅申報方式連連搖頭說,“我們在深圳有160個納稅主體,之前辦稅需要逐個登錄電子稅務局,填報各項申報數據,再繳款,下載完稅證明。完成申報和稅務檔案下載保存,往往需要24個人忙活一整天。”
集團型企業、連鎖型企業等大型企業分支機構多,往往涉稅金額高、涉稅業務復雜、辦稅時間成本很高。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深圳稅務推出了稅企直連平臺,連接稅務局與企業之間的通道安全標準,暢通企業“業務、財務、稅務”一體化的完整鏈條,一鍵連接、一鍵查詢、一鍵申報、一鍵繳款,系統自動填報代替手工申報,將辦稅人員從復制粘貼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得“繁瑣填報流程”成為歷史。
動態 | 經濟日報:區塊鏈等技術驅動各類金融創新涌現,需提高防控相關金融風險的能力:經濟日報刊發文章《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需強化底線思維》。文章提到,從金融自身發展看,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和應用,科技驅動的各類金融創新不斷涌現,但技術安全、責任主體難以認定、數據壟斷等風險也如影隨形。因此,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2019/4/24]
張曉明告訴記者,深圳稅企直連平臺的標準接口與公司內部系統對接,打通了企業和稅務之間的信息系統屏障,現在1個人十幾秒就可以輕松完成申報數據和扣款,稅務檔案下載直接完成,并分門別類集中保存為電子檔案。“對接自動化、同步更新無差異,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和辦稅時間,辦稅體驗感非常好。”
截至目前,深圳稅企直連平臺已接入平安銀行、招商局、招商銀行、富士康、順豐控股、博士眼鏡6家企業集團,涉及總、分支機構及成員企業逾200戶,累計申報繳納稅款突破100億元,累計查詢發票總量超過60萬張。
平安銀行是深圳稅企直連平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5月29日完成單筆申報企業所得稅稅款近30億元,整個申報過程僅耗時約10秒。“準確高效是我們使用這個平臺的最大感受,它能大幅降低操作差錯率,提高納稅申報合規性和準確性。”平安銀行集團稅務室經理陳振笑介紹,稅企直連平臺讓平安銀行的納稅填報次數減少50%,納稅申報時間縮短98%,合規性審查準確率提升至100%,辦稅流程復雜度降低了75%。“這個平臺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雙向直連,解決了涉稅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從‘手工報稅’到‘一鍵申報’,這可以說是數字化轉型在稅務管理領域創新的一大縮影。”深圳市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風險監控科科長易小勇介紹,平臺標準化的接口類似于“插線板”,適用絕大部分企業的財稅系統,方便企業低成本對接,系統對系統的連接方式使得雙方能保留不可篡改的原始數據,實現數據一致性、真實性。更為重要的是,直連平臺破除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賦能和服務能力輸出,企業可以實時高效全量地從稅務局征管系統獲取涉稅信息和發票信息,為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助力內部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是一個沒有終點,或者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長期持續的過程。”深圳市稅務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曉明說。
聲音 | 經濟日報:區塊鏈前景廣泛 但存在隱性風險:據經濟日報消息,區塊鏈技術能解決金融服務領域的諸多痛點難點,在各方面都有廣泛前景,但一些隱性風險也不容忽視。最受詬病的是有些區塊鏈概念存在虛熱,淪為集資圈錢、炒作估值的工具。北大光華金融科技實驗室研究員竇佳麗表示:“目前區塊鏈領域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甚至有的從業者發布了一些只有名字,無戰略、無團隊、無開發的‘空氣項目’,忽悠風險承擔能力不足的散戶參與其中。這不但對行業自身產生傷害,還給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全面遏制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名的非法違規行為。”[2018/9/20]
為完善智能辦稅體系,深圳稅務還開辟了“虛擬大廳”遠程辦模式,形成前臺窗口辦事、中臺遠程處理、后臺協調解決的“三臺聯動”。其中,“遠程辦”的雛形源于深圳市龍華區稅務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次基層嘗試。“在疫情初期,納稅人不會上門辦稅,我們也辦不了線下業務。”龍華區稅務局征收管理科四級主辦張智介紹,為掌握納稅人的辦稅需求,我們在微信官方賬號上掛出問卷供納稅人填寫,這些需求會通過機器人自動采集,分發到負責具體業務的辦稅人手中,他們再具體分析需求,需要與納稅人進一步聯系的,再通過電話、郵件方式相互傳遞資料。疫情期間龍華區稅務局打造的數字機器人雛形,打通了納稅人和稅務人員之間的溝通障礙。如今,通過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它已經固化到深圳稅務的辦稅系統,成為智慧化辦稅的一大亮點。
“國稅和地稅沒有合并之前,繳稅排隊的長龍能從辦稅大廳排到大街上。現在業務量大幅增加了,工作復雜程度更高了,可辦事大廳即使在高峰期也沒有再出現過原來那種‘鬧市’現象。”李偉告訴記者,如今“非接觸”“不見面”已成為深圳辦稅常態,辦稅大廳成為最后的“兜底”窗口。數字化轉型的未來,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實體辦稅廳,但是納稅服務會更便捷、有效和及時。征納之間不再有紙質表證單書,通過全面無紙化和要素化,實現申報更加真實有效、適應政策更加精準、法律責任更加明確。
經濟日報:發展區塊鏈先要弄清“是”與“不是”:“目前,多數人并非真正懂得區塊鏈,而是企圖利用概念賺錢。因此,清晰定義區塊鏈非常重要。只有定義清楚后,大家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才能進一步去規范。”在日前清華大學產業創新與金融研究院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西慶談道。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陳康介紹,“區塊鏈技術并不神秘,只是由于它將密碼學、分布式系統和博弈論這三個反直觀的理論結合于一身,才成為人們難以理解的事物”。[2018/4/18]
智慧監管更精準
“以人管戶”一直是稅務監管的重要方式,深圳大小企業眾多,稅務管理員數量有限,管理難、責任大,長期存在監管抓大放小、無目標抽查執法的現實難題。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是全國辦稅最繁忙的區域之一,點多、線長、面廣,曾經讓這里的征管工作難點重重。“精確的戶籍管理是稅務服務和監管的基礎,大數據分析使稅務機關具備了這種能力。寶安區管戶已達87.45萬戶,僅西鄉街道就有21.35萬戶,占比24.41%。一個西鄉稅務所管著20多萬戶,稅收征管壓力特別大。不通過數字化轉型形成數據支撐,根本管不過來。”李偉說。
為全方位掌握基礎稅源管理狀況,深圳稅務借助寶安區政府政務數據、第三方商業服務數據,開發實景稅源智慧地圖,打通區政府網格員數據探索稅源網格化管理。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的稅務管理數字化工作平臺上線后,日均在線人數500人,下發任務17256戶次,實現“流程可視化、結果數據化、操作留痕化”,為稅收基礎管理數字化轉型工作按下“加速鍵”。
“涉稅服務審批是存在‘老大難’問題的一個環節,風險大、業務范圍廣、標準未完全統一的情況一直存在。”李偉坦言,審批事項通常由審批工作人員依據自身工作經驗進行判斷,并給予對應的審批結果,容易造成標準不一、流程審批時間較長、無法滿足涉稅需求的問題。加強職能審批和備案管理,以后將會是稅務管理的常態。現代信息技術讓這些繁雜、任務重、自由裁量權高的事項,變得高效精準和可監控。
“為提升審批辦事體驗,我們開發了‘精準推’‘給建議’‘自動批’三大智能審批功能,徹底改變傳統審批模式。”李偉表示,統一審批標準、降低人為因素干擾,使得審批質效在提升的同時,確保了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智能審批模塊已覆蓋18項業務辦理場景,完成56萬筆“自動批”,68萬次“給建議+精準推”。其中,票種核定升位的審批處理時間由16分鐘減少到4分鐘,審批效率提升達75%。
用風控立體化發現和修正基礎管理的短板,完善國內稅收秩序,確保稅制良性運行,從而將風險管理的重點不斷轉移到實質性稅收風險上來,這是深圳稅收風險管理努力的方向。深圳市龍崗區稅務局打造的“兩體系N畫像”可視化風險平臺,實現了稅收數據“鏈條式”加工處理。“兩體系是指全景式虛開風險預警體系和全鏈條穿透式騙稅風險監控體系。”龍崗區稅務局風險管理局副局長黃慧介紹,目前,針對虛開風險的稅務登記、稅控發行、發票領用、發票開具等場景,龍崗稅務利用全景式虛開風險預警體系建起8張風險畫像,成熟應用風險指標60余項,月均推送風險預警200余戶。
退稅審批是公認的吐槽頻繁、痛點多發的征管環節,龍華區稅務局以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轉接,以自動化模式打通各部門、環節及流程“斷點”,打破金稅三期與稅庫銀兩個系統的“信息孤島”,覆蓋除即征即退以外的多種退稅審批業務,同步實現了受理審批結果信息實時通知。
“退稅‘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打通流程阻點,首先自動數據比對打破系統間的‘信息孤島’,其次通過各業務環節自動轉接與低風險業務智能審核,減少非必要的人工轉接、判斷與審核環節。”龍華區稅務局征收管理科科長張勇龍介紹,打通流程后,退稅“機器人”實行退稅業務風險分類處置,對符合預先審批邏輯的退稅業務,機器人將實現直接審批通過。對與設定邏輯不符或存在瑕疵的退稅業務,精準推送至人工復核崗,同時自動生成風險提示報告并推送至對應人員,實現退稅審批業務在“管”到位的基礎上充分“放”。
“以數據采集、分析應用為抓手,深圳稅務還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的智慧稽查選案機制,利用風險指標和選案模型開展風險識別,提高稽查靶向性和準確率,做到了‘無事不打擾、無風險不檢查’。”李偉說,傳統稅務稽查更側重作為征管最后一道防線發揮“兜底”作用,被動式執法較多,主動執法應對不足。“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的智慧稽查就實現了‘案卷無紙化、執法規范化、源頭綜合防范、快速精準打擊、過程留痕可溯’,賦能稅務稽查執法工作向智能化‘治理型’稽查轉型。”
當前,“空殼企業”虛開發票、“假報出口”騙取退稅現象依然存在,如何以更科學有效的方式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2020年11月,深圳稅務上線風險管理數字化平臺,涵蓋19個內控指標及12個跨境風險指標,在事前環節實現業務規則系統化,在事中環節實現內控指標可視化,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稅務風險管理的深度、寬度和速度,實現從“紙質+經驗”向“系統集成+智慧管理”的轉變。
“通過對內、外部涉稅數據的歸納分析,以數治稅實現納稅人多維度、全周期納稅遵從精準畫像,實時展現稅源管理現狀,形成稅源管理指標和模型,深圳稅務以數據驅動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分級分類精準監管轉變,促進了稅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和納稅人遵從度、滿意度提升。”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國鈞表示,深圳稅務將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讓稅務人工作減負、行為規范,讓納稅人辦稅便捷、備案真實、服務精準。
記者手記:
如何用好大數據這座“富礦”?
具備“數據意識”是推動數字化發展的先決條件。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打破信息和數據藩籬,實現內外部數據整合、利用及再拓展,進而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分析和運用大數據,從大數據中獲得洞察力,是贏得主動的思維方式,也是提前發現治理堵點、痛點,實現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基礎。
要想在數字化轉型中“乘風破浪”,必須打破不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腸梗阻”,帶著“解決方案”主動沉下去,而不是等別人帶著“問題清單”找上門。打破常規的過程往往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也需要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膽識和魄力,在創新發展中負起該負的責,放下該放的權。
深圳稅務的實踐證明,有了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擔當,打通數據孤島,鏈接政企平臺,不僅可以攻克疑難雜癥,開辟服務“新賽道”,形成更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的土壤,而且將給職能部門的工作帶來不可想象的便利。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全面加速期,但這個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發展的差異性,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現實情況不同,面對“不會轉、不敢轉、不能轉、轉不起”的糾結,以及大量梗阻尚存、許多數據仍然沉睡的現實,讓數據進一步“活”起來還有不少工作需要深化。
數字化本身不是目的,關鍵是通過它挖掘更多可能,使節本增效的初衷真正實現。如今,不少“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的數字化轉型聯動機制已經形成,正不斷匯聚多方力量,推動形成數字化協同和共治共享生態。
有人說,大數據就像河水,如何過濾、殺菌、去色,將其變成自來水,供不同的平臺、企業和家庭使用,是數字化轉型發展面臨的重大考驗。下好數字化這盤先手棋,必須為隱私、機密等敏感信息建好防護堤,確保數據信息安全,讓數據及其應用促進提升人類福祉,同時將其對發展、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
金色財經挖礦數據播報:ETH今日全網算力上漲1.68%:金色財經報道,據蜘蛛礦池數據顯示: BTC全網算力162.927EH/s,挖礦難度21.87T,目前區塊高度676022.
1900/1/1 0:00:00用戶想要改變所持頭寸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你想通過將MakerDAO里持有的ETH更改為USDC讓頭寸停擺一段時間;也許你認為ETH將會有更好的表現.
1900/1/1 0:00:00近日,在加密行業可以說是萬眾矚目的Facebook Libra再遇波折,繼Paypal之后,支付巨頭MasterCard、Visa、Stripe、Mercado Pagp,電商巨頭eBay.
1900/1/1 0:00:00目前BTC日線已突破下降趨勢線和120日均線,那么后續將有機會再次測試前期多次遇阻的45000-46000壓力帶,如果從周線圖看,這一帶也是前期周線頭肩頂頸線支撐區域.
1900/1/1 0:00:00MANA日線運行至三角末端,觀察能否放量突破2.85美金,有效突破后續較強壓力3.3-3.5美金.
1900/1/1 0:00:00ETH 2.0 的難產似乎已經成為圈內一種“共識”,不過想想其實是好事。ETH 作為圈內“第一公鏈”,哪哪都好,就是性能太差,才讓這么多公鏈有機可乘,大肆宣揚自己 TPS 多么多么高,新發明的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