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傳播學教授吳文虎說,「在社會出現階層鴻溝、壟斷群體依靠特權實現欲望的環境下,底層群體的被剝奪感很容易被擴大和加劇,敏感的民眾迅速結成了集體不信任,因此,越是不透明的制度和立場,就容易成為引爆民怨的火藥桶。」導致信任危機原因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慈善組織缺乏有效監管,民間慈善組織缺乏合法地位,以及信息不透明導致了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的產生導致了慈善組織公信力的下降。如何獲取公信力
那么慈善組織該如何重獲公信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公信力的生成機制。筆者推崇的一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社會學教授在他的論文「生產信任:經濟結構的制度基礎」中寫道:信任來源于交往過程,來源于組織特征,來源于法律制度。他認為雙方交往的歷史聲譽會給予對方信任,具有相似社會性的雙方容易建立信任,法律制度為人的行為提供了保障,同樣能夠產生信任。第一,對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方面來說,有良好的過往歷史與名聲的慈善組織容易獲取公眾的信任。而公眾對于慈善組織名聲的判斷主要有兩個依據:1.來自慈善組織主動公布的一手信息。2.來自輿論的二手信息。二者都會影響公眾對于慈善組織的信任。舉例來說,很多慈善組織會邀請捐贈人參與項目考察,目的就是讓捐贈人獲得一手信息。在慈善組織與捐贈人之間持續的互動和交往歷史中,雙方可以通過正向回饋來迅速積累信任。同時在二手信息中,媒體、自媒體和專家等扮演著關鍵角色。公眾通過這些渠道獲取的信息積累之下,會形成對于此慈善組織的判斷。在媒體中扮演正面角色的慈善組織往往能夠獲得公眾的信任。慈善組織想要取得公眾的信任,必須設法令公眾獲得慈善組織內部和外部發出的真實、權威、可靠的信息。但信息的傳遞方式決定著慈善組織的真實信息是否能夠到達公眾身邊,從而決定了公眾對慈善組織的信任程度。由于信息傳遞過程中存在遺漏、扭曲現象,且信息傳遞環節越多,信息遺漏越多,所以第一手信息和第二手信息對慈善組織公信力有不同的影響。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很少依靠第一手信息,大部分依靠第二手信息來判斷是否給予信任,而公眾拒絕給予信任依據的信息也主要是二手的。第二,人們根據慈善組織的某些社會型特征來確定其是否可信。公眾與慈善組織的價值觀越相似,慈善組織越符合公眾的期望,那公眾就會越信任慈善組織。信任和期望聯系在一起,信任越大,對被信任者的期望越高;信任越小,對被信任者的期望越低。眾人長期對社會角色的期望會固化為該角色的行為規定,如果該角色沒有達到眾人的期望,則會被認為失信,并因此受到懲處。即使眾人對該角色的期望不合理,該角色也會因為達不到期望而受到眾人的制裁。如果被信任者的行為達到或超出了信任者的期望,雙方的關系就得到鞏固或加強,信任者以后會繼續給予被信任者信任。慈善組織要明白公眾對他們的期望是什么,捐贈人把有價值的款物托付給慈善組織,就同時賦予了慈善組織把捐贈款物用好的期望。第三,法律為雙方提供了有力的強制性保證,失信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樣一來,當法律實行其職責時,公眾會更加信任慈善組織。2016年出臺的《慈善法》解決了慈善行業「無法可依」的問題,但是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公眾所期待的「執法必嚴」問題還在進一步執行中,期間所積累的問題爆發,也是公眾對于法律執行力度的不滿。當慈善組織無法回應公眾合理的期望,甚至故意作惡時,能夠依法對其進行懲處,不光能夠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提高違法成本,同時也會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所以,獲取公信力需要從信息公開、符合期望及健全法制三方面出發。健全法制需要立法部門與執法部門的努力,符合期望需要內部管理有方,運行透明,慈善組織工作人員廉潔奉公、勤勉守法,這需要嚴格的內部規章制度管理。我們能夠解決的就是從信息公開角度出發,讓公眾實行外部監督,從而重新獲取公眾的信任。區塊鏈信息公開框架探討
Revolut發言人證實公司受疫情影響裁員62人:據此前報道,歐洲加密友好的金融科技公司Revolut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而解雇了數十名員工。
6月5日,Revolut發言人表示,“和許多公司一樣,COVID-19需要削減整個業務的成本,最后,我們在全球裁員62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不到3%。Revolut致力于創造一種積極的文化,讓員工有動力為我們的客戶做到最好。如果員工離開公司,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無痛,并且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完全遵守當地勞動法的要求。”(Cointelegraph)[2020/6/6]
區塊鏈能夠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在公益及社會救助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共中央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區塊鏈技術的誕生降低了降低信任的成本,因為它的實質是一個分布式的賬本,能完美解決信息系統中的信任危機。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非對稱加密、分布式儲存等機制,保證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能夠在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而且這套機制省時省錢,能夠自動撮合、強制執行,與其他費時費力的工具相比,更具優勢。從比特幣開始,區塊鏈技術就在不斷發展,以太坊在2014年進一步衍生出一個多種新功能的智能合約技術,將智能合約以數字化的形式寫入區塊鏈中,由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保障存儲、讀取、執行整個過程透明可跟蹤、不可篡改,可以解決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和人與物聯網之間的信任問題。因為人是善變且復雜的物種,而且人工總會有出錯的時候,而區塊鏈技術則是一種不可篡改的智能化信任,人可能會違規造假,但技術不會欺騙公眾。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這些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公眾將會越來越體會到信用的重要性,因為一旦違約,就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公眾曾經的失信行為,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公眾今后使用這些信用服務,在某種程度上將會促進用戶越來越珍惜自己的信用,從而增強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框架的作用和意義
硅谷風投a16z投資合伙人:疫情可能成為揭示加密貨幣好處的催化劑:硅谷頂級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a16z)投資合伙人Max Skibinsky發文稱,冠狀病爆發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揭示自由主義解決方案和加密貨幣等技術的好處。?一旦我們擺脫了處理當前危機的迫切需要,加密學和去中心化相互交織的作用將在我們的社會中迅速增長。疫情過后的時間,將是加密學的第二個起源時刻,它將為許多垂直領域(例如教育、媒體)提供動力,轉向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Cointelegraph)[2020/5/24]
由于數據割裂和數據孤島的存在,使得大量數據呈現出碎片化的離散現象。而這導致網絡在降低了信息傳輸成本的同時,卻提升了整合、分析和應用信息的成本。對此,本文認為借助框架的優勢能在降低整體成本的同時,能夠理清楚解決信任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哪里,而誰又應該為無法解決的問題負責。根據《慈善法》的規定,各地政府各級民政部門作為搭建信息發布的統一平臺的主體,應承擔法定義務。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部門在處理相關事務上一定具備專業資質和能力,也未必能保證有效的結果。運用框架中的政務區塊鏈平臺,能在大幅降低對信息進行搜集和處理的成本的同時,提高其作業效率。框架的構成
整個框架分為目標、執行步驟和功能三個部分。框架的目標在于解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問題,從而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執行步驟主要本著依法公開信息的原則,提供公共服務時應向公眾通信,準確地將任務、目標、計劃活動、財務和治理等相關信息公布于眾,贏得社會公眾的支持。所期望實現的功能一是平臺對接內源的監管職能,借助平臺能實現監管成本的下降和監管范圍的擴大;二是平臺對接外部社會力量實現對慈善組織的機構、人員、項目進行監督和評估的功能。監督和評估需要來自公眾的參與;最后,平臺的服務內容將拓展為慈善項目信息的動態主動發布、實時跟蹤,慈善資源智能匹配。框架該采用什么區塊鏈
日本參議員:在后疫情時代,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會愈發重要:日本參議員音喜多駿發推稱:“昨晚參加了Zoom線上意見交流會。在后疫情時代,數字貨幣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也會愈發重要。對于阻礙創新的稅制和規章制度,也將通過國會尋求改善。”[2020/5/24]
但是,采用什么區塊鏈仍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公共區塊鏈公共區塊鏈使用復雜的算法,在網絡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但在許多情況下,它可能不適合公司,因為與私有區塊鏈相比,它們的隱私保護有限。在公共區塊鏈的追溯過程中,產品的質量由不同的節點控制。供應鏈中的相關參與者在公共渠道中記錄所有產品信息,所有節點都通過共識機制確認信息,并以數字貨幣獲得獎勵。聯盟區塊鏈聯盟區塊鏈是有若干個機構或者組織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參與的機構或者組織都運行著里面的某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并且共同來記錄交易數據。通過參與機構的交叉驗證,實現商品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詢、可驗偽能夠成為現實。私有區塊鏈私有區塊鏈通過使用訪問控制層來指定網絡參與者,并通常使用高吞吐量的共識機制。目前為止,這是慈善機構自我監督最可能采用的結構。根據所使用的區塊鏈平臺的類型,可以設計區塊鏈以提供對區塊鏈上的數據的不同級別的訪問。這意味著它既可以提高數據的透明度,也能必要地維護隱私。參與方法
亞馬遜、Facebook等科技巨頭承諾臨時開源專利,助力新冠疫情相關工具開發:DLA Piper律師事務所合伙人Mark Radcliffe幫助撰寫了《Open COVID Pledge(開源COVID承諾)》,這是一項由大學、公司和其他組織持有的開源專利倡議,旨在支持藥物、測試工具、疫苗和接觸者追蹤工具的開發。該承諾稱:“我們所擁有的每一種工具都必須被應用于大規模、無障礙地開發和部署技術,這是一項現實和道義上的當務之急。”簽署承諾書的人被要求對其知識產權給予免費許可,否則將阻礙潛在救生產品的自主開發。今天,亞馬遜、Facebook、惠普、IBM、微軟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都宣布參與該承諾。
Radcliffe表示,本月早些時候Mozilla和Creative Commons已經簽署該承諾,僅英特爾一家公司就提供超過72000項專利供公眾使用。截至今日,該承諾已持有幾十萬項專利可供特殊時期使用。(CoinDesk)[2020/4/21]
來源:標準共識以全國性慈善機構為例,對于內部監督方面,由各地分支機構建立私有鏈進行內部審查,此部分需要運行效率,保證及時公布,所以私有鏈是體量最輕,速度最快的方式。同時,當地分支機構會作為整個全國性機構的一個節點,履行查詢驗證功能。而所有聯盟鏈的信息將被匯總至更上層的聯盟鏈,交由受贈人、捐贈人、政府監察部門及媒體組成的聯盟鏈進行審查。這種框架既能做到有效率地披露信息,又能做到有跡可循,無法作假。在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上,應考慮給慈善組織設置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獎勵措施是主動協助,對積極配合平臺構建公開信息渠道的,應在平臺予以公示和好評,能促成慈善組織募集到更多的慈善資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同時,由于區塊鏈框架的形成更多還是需要通過專業機構與社會資源來完成,因此在框架形成的中后期應引入更多的市場化手段和市場化機構的投入,政府的角色由「部門參與」逐漸演變為「政策參與」。以此借力專業和社會的力量加速慈善信息的發布和傳播。框架存在的挑戰
中國社科院呂鵬:區塊鏈等有助于提升疫情預警能力和防控精度:4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呂鵬在人民日報刊文稱,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幫助有關部門提升疫情預警能力,提高疫情防控精度。[2020/4/9]
參與積極性
舉個例子來說,捐贈物資這個環節涉及許多獨立的參與者,其中包括捐贈人、運輸者、慈善機構、受贈人和監管者。他們未必信任彼此,而這種不信任會大大限制全鏈協作效率。例如,這些參與者可能不愿共享數據或限制發送數據、或者交給各方驗證和協調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方、捐贈人和受贈人愿意主動貢獻數據,運輸者也許會接入區塊鏈從而貢獻數據,但慈善機構的意見起著決定性作用。成本高昂的數據對帳流程
其中許多當事方最終得到的文件副本是相同的,并且存在數據不同步現象,這樣就很難識別原始版本或破譯其準確性。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對帳過程仍然是基于人工和紙張載體的,而且,錯誤和數據重復會提高對帳成本,增加區塊鏈的復雜性。缺乏產品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的主要挑戰是產品信息的模糊性——這是由難以追蹤且不確定的產品特性導致的。糟糕的人工保存的記錄致使供應鏈復雜性以及識別滯后可能正是這種問題的出現原因。當不止一種產品被混合保存、運輸時,抑或當使用原材料制成半成品或成品時,溯源就變得極具難度了。比如捐贈人同時捐贈1噸蔬菜、100副口罩和200公斤牛肉。這種非標化的產品當更改了標識符或所有權,重新包裝或在命名和標簽上的方法均發生變化時,也會出現追溯性的問題。Conclusion結語本文僅能從技術上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一起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自身監管以及外部監督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手段,但是它的實現仍面臨著重重困難。因此,本文的思考在總結問題產生原因與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仍舊存在對于法律法規的不了解,內容細節性與對慈善機構電子化系統真實操作流程了解不足等問題,隨著調查的深入,這些遺留問題會進一步在今后作為探討內容呈現。
Tags:區塊鏈VOLREVEVO區塊鏈幣種類Inverse Bitcoin Volatility Index TokenREVA幣Unicly Feevocious Collection
\n    \n《OK區塊鏈60講》是由OKEx&新浪科技聯合出品的區塊鏈科普動畫視頻.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區塊鏈大本營,作者:RyanM.Raiker,翻譯:泓技,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1900/1/1 0:00:00余弦:智能合約語言層的bug導致一些知名項目的重入鎖防御失效:金色財經報道,慢霧創始人余弦針對受CurveFinance穩定幣池alETH/msETH/pETH黑客攻擊事件影響發推稱.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中本小蔥,作者:殷耀平,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創新與監管始終處于動態博弈過程中.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星傳媒STARMEDIA,作者:Darcy,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星傳媒:2020年您更看好聯盟鏈還是公鏈?朱幼平:2020年所有的技術都要著眼于“用”,先是商業邏輯要.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區塊律動BlockBeats,作者:0x29,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錢包私鑰丟失導致地址內的比特幣資產被盜或者丟失的事件,已經不算個案了,《財富》雜志曾經做了統計,大約.
1900/1/1 0:00:00